【評論主題】23用統計中的「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方法,可以檢視下列那一種效度?(A)表面效度(B)內容效度(C)經驗效度(D)建構效度

【評論內容】建構效度:焦點在於發展量表階段時評估"概念的品質",即將原本抽象概念透過科學方法轉換為可測量的構念,對該建構的概念所作的評估.實務上會透過驗證性因素分析(CFA)評估.

【評論主題】38.在工作團隊裡幫助他人,自願去做較多工作執行超過基本角色要求,這在組織研究中稱為: (A)聯繫者 (B)組織公民行為 (C)組織管理行為 (D)組織正向行為

【評論內容】組織公民行為內涵的特點[4]

  組織公民行為的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第一,代表人們除了致力於實踐組織的規定事項外,還會經常自動自發付出額外心力,去從事一些直接、間接有利於組織的事情。第二,一種自我裁量的自動自發行為。第三,組織公民行為的出現與正式報酬並無直接相關。第四,組織公民行為對於組織長期效能及成功運作扮演關鍵性角色。

參考來源:http://wiki.mbalib.com/zh-tw/%E7%BB%84%E7%BB%87%E5%85%AC%E6%B0%91%E8%A1%8C%E4%B8%BA

線上測驗: http://yamol.tw/itemtag-%E7%B5%84%E7%B9%94%E5%85%AC%E6%B0%91%E8%A1%8C%E7%82%BA-64568.htm#ixzz3H6IolrtB

【評論主題】23用統計中的「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方法,可以檢視下列那一種效度?(A)表面效度(B)內容效度(C)經驗效度(D)建構效度

【評論內容】建構效度:焦點在於發展量表階段時評估"概念的品質",即將原本抽象概念透過科學方法轉換為可測量的構念,對該建構的概念所作的評估.實務上會透過驗證性因素分析(CFA)評估.

【評論主題】13 某社會工作師在進行資料過錄並鍵入電腦時,不小心誤將原本回答的1 輸入成2,請問這種誤差的本質為:(A)隨機誤差(B)系統性誤差(C)抽樣誤差(D)測量誤差

【評論內容】

何謂非抽樣誤差:

至於非抽樣誤差,是與抽樣無關的系統誤差,主要來自調查時的執行與事後在記錄、整理資料. 時所發生的錯誤,其特性剛好和抽樣誤差相反。非抽樣誤差在調查的每個階段幾乎都會發生。『隨機誤差』: 實驗的基本方法,往往是希望能 控制變因,以找出 物理量受 個別變因的影響。因此 總是希望 控制所有影響的變因,一次只讓一種變因變化。實驗的設計便是盡量能達到上述的目的。而且為了實驗簡便,往往也忽略對實驗影響較微小的因素。(也比較實際) 但實際操作時,不見得盡如人意。這些不易控制(有時候無法控制)的小變因,便會使測量值產生隨機分佈的誤差。也就是說 有些測量值會過高,有些則會稍低。

 

非抽樣誤差可分為處理誤差與回應誤差兩種。處理誤差是指處理資料時所犯的錯誤,包括計算錯誤、資料輸入錯誤。此種誤差無法估計,唯有在資料的整理、計算上做妥善的規劃與審核方可減少誤差,統計學家通常假設此種誤差不存在。回應誤差是選定的受訪對象給的資料不正確或是不回應。

依上所述,選項A理由何在呢?

【評論主題】四、說明如何以鑽探及地電阻探測法調查地下水之位置。(10 分)這些調查結果與坡地穩定分析有何關係?(10 分)

【評論內容】

目的論倫理學(teleological ethics)

目的論主張萬事萬物皆有其「目的」,而萬事萬物的發展皆應朝其目的前進。目的論倫理學認為:行為在道德上正確與否,端視其目的或結果而定;行為的目的或結果決定行為的道德性質。

「結果主義」(consequentialism)是目的論最主要的一個形式,其認為:一個行為在道德上正確與否取決於其結果——一些與道德無直接關聯之價值,如快樂、效益、福祉。「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是結果主義最著名的一種形式,認為道德上正確行為即能「為最多數人謀最大利益、福祉」的行為。

義務論

認為評估行為的對或錯,不是完全由行為所造成的結果決定,而是由行為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決定。強調所採取的行動是...

【評論主題】二、試說明何以在山坡地上做截水溝可以減少土壤沖蝕?(20 分)

【評論內容】功能學派-每個個案有支配自己的能力.社會工作者的主要目的不是處遇 而是助人 雙方相互合作.協助其達成目標

【評論主題】四、試依我國現行性別工作平等法為性騷擾定義。(25 分)

【評論內容】學校社會工作的實務模式有以下四種~一:傳統臨床模式:處遇焦點為有社會情緒困擾的學生,目的是使學生加強社會功能。( 改變學生二:學校變遷模式:處遇焦點為學校規範,目的是改變失功能的學校環境。( 改變學校三:社區學校模式:處遇焦點在於不信任學校社區,目的在推展學校和社區的了解支持,協助貧困兒童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四:社會互動模式:處遇焦點在於學校與學生間的互動,目的在促進互動體系的發展,消除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