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9. 以下哪一步驟順序最符合區塊排課原則?甲、分析能力,規劃安排特殊生新學年的學習課表乙、提出資源班學生區塊排課需求表丙、根據需求表進行全校排課丁、確認學生課表,必要時進行協調(A)甲乙丙丁 (B)乙

【評論內容】

區塊排課原則:1.規劃安排特殊學生(含新生)新學年學習課表(含課程名稱、上課人數、授課教師人員等)2.提出資源班學生區塊排課需求表(含學生姓名、年級、班級、區塊排課節數數量等)3.按資源班學生區塊排課需求表,排定全校課表4.最終確認學生學習課表,必要時進行協調資料參考:https://www.syrc.tp.edu.tw/AYFiles/109//Download/1007/%E8%87%BA%E5%8C%97%E5%B8%82%E5%9C%8B%E6%B0%91%E5%B0%8F%E5%AD%B8%E8%BA%AB%E5%BF%83%E9%9A%9C%E7%A4%99%E8%B3%87%E6%BA%90%E7%8F%AD%E5%AD%B8%E7%94%9F%E8%AA%B2%E7%A8%8B%E8%A6%8F%E5%8A%83%E5%8F%8A%E5%8D%80%E5%A1%8A%E6%8E%92%E8%AA%B2%E5%8F%83%E8%80%83%E5%8E%9F%E5%89%87.pdf

【評論主題】7. 英國的教育哲學家匹德斯(R.S.Peters,1919~2011)曾提出教育的三個規準,認為學習活動越接近這三項規準,便越接近教育的本質,以下敘述何者違背?(A)媽媽為了讓諾諾準時回家,仔細分析

【評論內容】

匹德斯的教育三規準一、合價值性

(一)狹義

任何教育活動應符合道德規範的要求

(二)廣義

1.教育活動包含生命、真理、道德、美藝、宗教等價值的追求

2.教育活動應注重非實利、非工具性的價值。

二、合認知性

教育的內容應符合真理的規準

三、合自願性

1.合於學習者的歷程

2.重視學習者的表達(A)符合認知性(B)(D)符合自願性(C)不符合價值性

 

【評論主題】6. 關於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的敘述以下何者為非?(A)位在大腦的皮質外圍,是處理情緒、記憶的中樞,也被稱為情緒腦或哺乳動物的腦(B)海馬迴(Hippocampus)因形似海馬而

【評論內容】大腦皮質在大腦最外層,而我們的語言、思考、想像都源自於大腦皮質。緣腦(limbic brain),包括杏仁核、海馬迴、下視丘等,.....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9. 以下哪一步驟順序最符合區塊排課原則?甲、分析能力,規劃安排特殊生新學年的學習課表乙、提出資源班學生區塊排課需求表丙、根據需求表進行全校排課丁、確認學生課表,必要時進行協調(A)甲乙丙丁 (B)乙

【評論內容】

區塊排課原則:1.規劃安排特殊學生(含新生)新學年學習課表(含課程名稱、上課人數、授課教師人員等)2.提出資源班學生區塊排課需求表(含學生姓名、年級、班級、區塊排課節數數量等)3.按資源班學生區塊排課需求表,排定全校課表4.最終確認學生學習課表,必要時進行協調資料參考:https://www.syrc.tp.edu.tw/AYFiles/109//Download/1007/%E8%87%BA%E5%8C%97%E5%B8%82%E5%9C%8B%E6%B0%91%E5%B0%8F%E5%AD%B8%E8%BA%AB%E5%BF%83%E9%9A%9C%E7%A4%99%E8%B3%87%E6%BA%90%E7%8F%AD%E5%AD%B8%E7%94%9F%E8%AA%B2%E7%A8%8B%E8%A6%8F%E5%8A%83%E5%8F%8A%E5%8D%80%E5%A1%8A%E6%8E%92%E8%AA%B2%E5%8F%83%E8%80%83%E5%8E%9F%E5%89%87.pdf

【評論主題】7. 英國的教育哲學家匹德斯(R.S.Peters,1919~2011)曾提出教育的三個規準,認為學習活動越接近這三項規準,便越接近教育的本質,以下敘述何者違背?(A)媽媽為了讓諾諾準時回家,仔細分析

【評論內容】

匹德斯的教育三規準一、合價值性

(一)狹義

任何教育活動應符合道德規範的要求

(二)廣義

1.教育活動包含生命、真理、道德、美藝、宗教等價值的追求

2.教育活動應注重非實利、非工具性的價值。

二、合認知性

教育的內容應符合真理的規準

三、合自願性

1.合於學習者的歷程

2.重視學習者的表達(A)符合認知性(B)(D)符合自願性(C)不符合價值性

 

【評論主題】5. 小明常常在看書時,對媽媽或老師的指令常常無法及時反應,這較可能是哪種注意力出了問題?(A)集中性注意力 (B)持續性注意力(C)選擇性注意力 (D)分配性注意力

【評論內容】

注意力的分類

集中性注意力

定義:是最基礎的能力,當環境出現任何的訊息,包括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聞到的,我們一接收到然後能出現反應。例子:聽到門鈴聲會抬頭看門口、有東西從眼前晃過我們會去看看那是什麼、聞到臭味時會皺起眉頭找尋來源。

持續性注意力

定義:持續將注意力放在同一刺激上,並維持一段時間。例子:觀看一部電影或閱讀一本書。

選擇性注意力

定義:面對許多的訊息刺激來源,我們是否能夠選擇到正確的訊息,並且加以處理。例子:在課堂中,有老師的聲音、黑板的影像、同學的聲音、走廊有人走過去、桌上的鉛筆盒……等等訊息,而大腦是否可以排除不需要的,只留下與上課有關的資訊。

分配性注意力

定義:精神同時集中於兩項或兩項以上活動的能力。例子:在課堂上,孩子需要一邊聽老師講話,一邊看著黑板上的板書,一邊抄下黑板上的板書。

交替性注意力

定義:在不同的目標物之間轉移注意力,並且完成一件任務。例子:做功課時,裡頭牽扯到寫字、看課本、抄寫等,必須在這些動作中做轉換,才能完成做功課這項任務。資料來源:https://www.chyi.mohw.gov.tw/warehouse/%7BE97ED430-6341-44DE-BAF4-DECCD1D419AD%7D/%E6%B3%A8%E6%84%8F%E5%8A%9B%E7%9A%84%E5%88%86%E9%A1%9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