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7. 我國特殊教育法修法於今年 5 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此次修訂參考那兩個國際人權公約的精神?(A)CRC,CEDAW (B)CRPD,ICCPR (C)CRC,CRPD (D)CEDAW,ICES

【評論內容】

為符應社會與教育環境變遷,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兒童人權公約關於融合教育、通用設計、合理調整及兒童表意等理念,立法院今(29)日三讀通過「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對於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營造友善融合教育環境,將提供更為明確指引及資源挹注。

此次修法重點如下:

一、強調特教學生及幼兒人格及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

二、對特教學生之學習權益及教學活動參與,不得有歧視之對待。

三、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設施應符合通用設計、合理對待及可及性精神。 

四、落實學生個人表意權。

五、推廣融合教育理念以提升學習支持。 

六、精進師資及課程規劃。

七、統整提供就學及輔導資訊。 

八、強化特教支持系統與成效檢核。

其中,為強...

【評論主題】3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 2018 修訂版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中提出全面性教育的概念,以下何者並非全面性教育的核心概念?(A)理解社會性別 (B)性與性行為 (C)關係 (D)心靈

【評論內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提出對全面性教育的看法。所謂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是一種課程,其探討對性(sexuality)的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各層面的教與學的過程。目的是使兒童與年輕人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並確保其健康、福祉和尊嚴。發展相互尊重的社會關係和性關係,思考其決定如何影響自己和別人的福祉,了解及確保自己的權益。來源:https://familyedu.moe.gov.tw/docDetail.aspx?uid=8856&pid=8853&docid=253545

【評論主題】33. 下列哪一項較接近康德(I. Kant)的義務論主張?(A)追求社會上的幸福最大化(B)透過訓練與習慣可以培養善良的氣質(C)行為的價值需依行為之效果來加以衡量(D)把每一個人當作目的而非手段來

【評論內容】補充為何不選B透過訓練和習慣的善,比較像是亞里斯多德的德行論,依靠生活經驗不斷累積而來,道德標準是個人心中善的實踐。

【評論主題】18. 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認為適當的環境可以滋養當事人的內在創造性條件,所謂適當的環境不包括下列何者?(A)不做外在的評價 (B)提升一致性(C)提供刺激與挑戰的經驗 (D)同理性地了解

【評論內容】表達性藝術治療採用許多種藝術形式,如繪畫、音樂、雕塑、寫作等,來促進成長、治療已以及自我發現;其採用的治療方法和人本主義的原則相似,但更強調Rogers想法中的創造性,包含以下原則:(一)所有的人都擁有創造的能力(二)創造的過程可以帶來轉化與治療(三)個人成長與更高層次的意識,為透過自我覺察、自我瞭解與領悟來達成,而自我覺察、自我瞭解與領悟之達成,則是來自於深入探索我們的憤怒、悲傷、恐懼、痛苦、狂喜與快樂(四)情緒與心情為一種能量資源,可以引導表達性藝術治療的管道去轉換與抒發(五)表達性藝術治療引導進潛意識之中,因此可以協助表達原本不知道的自我面向。提升覺察與自我瞭解(六)一種藝術方式可以滋養和刺激另外一種的藝術表達,將引領到內在的本質或核心,那便是生命的能量(七)我們的生命力、核心、靈魂和所有存在本質之間有一種聯繫(八)當向內探索整體或本質,會發現與外在世界的關聯,並發現內外本是合一的二、創造性與提供刺激性的體驗(一)適當的環境可以培育內在的創造性條件適當環境的條件有:1.無條件地接納一個人,不做外在的評價,以及同理性地瞭解,此氛圍便能為當事人創造出內心的安全感2.心理的自由3.提供刺激性與挑戰性的經驗:鼓勵當事人自在地投入創造歷程的空間和時間(二)當事人的內在條件對經驗無防衛地開放,接納但不過度在意別人的反應,進而形成內在的自我評價資料來源http://www.wunan.com.tw/www2/download/2B45_1版1刷_試閱_100.8.11.PDF

【評論主題】17. 大華的爺爺半年前獨自去登山後即行蹤不明,經過救難隊的全力搜救,仍沒有任何發現。大華在這段期間相當思念爺爺,一方面相信爺爺會平安回來,另一方面內心好像有一個聲音在跟他說爺爺遇難過世了。這種不確定

【評論內容】Ambiguous Loss常見的遭遇帶有一種懸念性失落,擺盪於希望與絕望之間。承受的折磨太過長久,這些情緒會讓情感變鈍,會讓人無法繼續過他們的生活。我們藉由參與儀式來銘記這段生命的結束,並藉此感到安慰,同時我們會尋求身邊親友的支持。但是,如果發生的事情並沒有結束點的感覺,像是離開我們的某位家庭成員或朋友,或許他還活著。資料來源https://www.vjnuance.idv.tw/2014/03/ambiguous-loss.html

【評論主題】37. 關於測驗效度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A)效度無法直接測量,需從其他資料推論(B)效度是程度上的差別,並非全有或全無(C)效度是測驗分數的正確性,在使用情境和目的有普遍性(D)效度是描述測驗的

【評論內容】

效度的特性 1.效度指測驗結果正確性的程度。2.效度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故非全友或全無,而是程度上的差別。 3.效度是特殊的而非普遍的,是對某種特殊用途而言,不可認為具有普遍性而 濫用於其他用途。4.效度不是由實際測量而得,而是依據已有的證據推論而得。5.效度是一個測驗工具最重要的條件。類題:

65. 效度是測驗的最重要特徵,有關效度的特性,何者有誤?

【評論主題】44. 根據教育部民國 111 年 07 月 28 日發布之本土教育實施要點,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實施對象,為接受幼兒教育、國民教育、高級中等教育學生(B)以本土作為教育核心,所實施之語言、文化、

【評論內容】教育部本土教育實施要點 110年08月19日  (法條是這個,但題目給的日期明顯有誤)一、教育部(以下簡稱本部)為落實及推展本土教育,涵養國民鄉土意識,認同本土文化,特訂定本要點。二、本要點所稱本土教育,指以本土作為教育核心,所實施之語言、文化、藝術、文學、地理、生態、歷史、社會、生活及其他與本土相關之各類課程或學習活動。三、本要點實施對象,為接受幼兒教育、國民教育、高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學生及其他國民。四、本部應結合各類本土教育政策,訂定本土教育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建構並完備本土教育內涵;其內容,應包括下列重點:(一)盤整中央與地方本土教育資源.....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4. 近年來有許多針對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幸福感的相關研究,這些研究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行政理論模式?(A)自然系統模式 (B)理性系統模式 (C)開放系統模式 (D)混沌系統模式

【評論內容】

來源:https://app.yamol.tw/item/2708248四種模式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

 模式

對組織之定義

主張之組織運作策略

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

教育行政者扮演之角色

一、理性系統模式

組織是訂有正式目標的理性系統

正式化

階層化

教育組織應訂有明確的目標,成員應依其角色確實執行業務並創造高效率

執行家

二、自然系統模式

組織如同有機體是一自然系統,有正式之規範也有非正式支結構

雙向溝通,以使個人扮演之角色與其需求盡量配合

教育人員應具有溝通與協調的能力,必要時可循非正式管道處理問題

談判家

三、開放系統模式

組織是一與環境相互依賴與交會的系統

視情境之不同來設計適當的權變策略

教育人員應對所...

【評論主題】14. 參照Lipham與Hoeh提出的角色關係模式,以教師扮演的角色而言,「自我角色的期待」與「他人對我角色的期待」之間,以上的陳述屬於下列何種差距?(A)本質的差距 (B)理性的差距 (C)判斷的

【評論內容】1974年,Libham & Hoeh 發展出了一套解釋角色關係的模式,(秦夢群,1997) A是『校長對自己的角色的期待』;B是『他人對校長角色的期待』;C是『校長以為別人對自己的角色期待』。 AB的距離:本質上的差距 BC的距離:溝通不良的差距 AC的距離:人我期許的差距(判斷的差距) 在理論上,這三個點彼此之間的距離是越短越好,最好是三點重合成一個點。 校長自我角色期待(AB間的距離) 會因各人的教育理念或想法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理想的自我角色期待,不過由於現實的考量,校長又不得不遷就現況,為改變校長本身意識型態以符合教育思潮的變化及社會、家長、老師的期待,縮短兩者之間本質上的差距(AB的距離),校長應該要持續充實自己的學識,跟上教育改革的思潮,同時嚐試從基本的觀念去瞭解他人對校長作為的期待。 人我期許的差距(AC的距離) 主要來自於校長自以為是的想法,以自我的觀念去推測他人對自己旳看法,一個重視升學的校長,就會以為家長、.....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4. 近年來有許多針對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幸福感的相關研究,這些研究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行政理論模式?(A)自然系統模式 (B)理性系統模式 (C)開放系統模式 (D)混沌系統模式

【評論內容】

來源:https://app.yamol.tw/item/2708248四種模式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

 模式

對組織之定義

主張之組織運作策略

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

教育行政者扮演之角色

一、理性系統模式

組織是訂有正式目標的理性系統

正式化

階層化

教育組織應訂有明確的目標,成員應依其角色確實執行業務並創造高效率

執行家

二、自然系統模式

組織如同有機體是一自然系統,有正式之規範也有非正式支結構

雙向溝通,以使個人扮演之角色與其需求盡量配合

教育人員應具有溝通與協調的能力,必要時可循非正式管道處理問題

談判家

三、開放系統模式

組織是一與環境相互依賴與交會的系統

視情境之不同來設計適當的權變策略

教育人員應對所...

【評論主題】37. 我國特殊教育法修法於今年 5 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此次修訂參考那兩個國際人權公約的精神?(A)CRC,CEDAW (B)CRPD,ICCPR (C)CRC,CRPD (D)CEDAW,ICES

【評論內容】

為符應社會與教育環境變遷,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兒童人權公約關於融合教育、通用設計、合理調整及兒童表意等理念,立法院今(29)日三讀通過「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對於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營造友善融合教育環境,將提供更為明確指引及資源挹注。

此次修法重點如下:

一、強調特教學生及幼兒人格及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

二、對特教學生之學習權益及教學活動參與,不得有歧視之對待。

三、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設施應符合通用設計、合理對待及可及性精神。 

四、落實學生個人表意權。

五、推廣融合教育理念以提升學習支持。 

六、精進師資及課程規劃。

七、統整提供就學及輔導資訊。 

八、強化特教支持系統與成效檢核。

其中,為強...

【評論主題】33. 下列哪一項較接近康德(I. Kant)的義務論主張?(A)追求社會上的幸福最大化(B)透過訓練與習慣可以培養善良的氣質(C)行為的價值需依行為之效果來加以衡量(D)把每一個人當作目的而非手段來

【評論內容】補充為何不選B透過訓練和習慣的善,比較像是亞里斯多德的德行論,依靠生活經驗不斷累積而來,道德標準是個人心中善的實踐。

【評論主題】18. 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認為適當的環境可以滋養當事人的內在創造性條件,所謂適當的環境不包括下列何者?(A)不做外在的評價 (B)提升一致性(C)提供刺激與挑戰的經驗 (D)同理性地了解

【評論內容】表達性藝術治療採用許多種藝術形式,如繪畫、音樂、雕塑、寫作等,來促進成長、治療已以及自我發現;其採用的治療方法和人本主義的原則相似,但更強調Rogers想法中的創造性,包含以下原則:(一)所有的人都擁有創造的能力(二)創造的過程可以帶來轉化與治療(三)個人成長與更高層次的意識,為透過自我覺察、自我瞭解與領悟來達成,而自我覺察、自我瞭解與領悟之達成,則是來自於深入探索我們的憤怒、悲傷、恐懼、痛苦、狂喜與快樂(四)情緒與心情為一種能量資源,可以引導表達性藝術治療的管道去轉換與抒發(五)表達性藝術治療引導進潛意識之中,因此可以協助表達原本不知道的自我面向。提升覺察與自我瞭解(六)一種藝術方式可以滋養和刺激另外一種的藝術表達,將引領到內在的本質或核心,那便是生命的能量(七)我們的生命力、核心、靈魂和所有存在本質之間有一種聯繫(八)當向內探索整體或本質,會發現與外在世界的關聯,並發現內外本是合一的二、創造性與提供刺激性的體驗(一)適當的環境可以培育內在的創造性條件適當環境的條件有:1.無條件地接納一個人,不做外在的評價,以及同理性地瞭解,此氛圍便能為當事人創造出內心的安全感2.心理的自由3.提供刺激性與挑戰性的經驗:鼓勵當事人自在地投入創造歷程的空間和時間(二)當事人的內在條件對經驗無防衛地開放,接納但不過度在意別人的反應,進而形成內在的自我評價資料來源http://www.wunan.com.tw/www2/download/2B45_1版1刷_試閱_100.8.11.PDF

【評論主題】17. 大華的爺爺半年前獨自去登山後即行蹤不明,經過救難隊的全力搜救,仍沒有任何發現。大華在這段期間相當思念爺爺,一方面相信爺爺會平安回來,另一方面內心好像有一個聲音在跟他說爺爺遇難過世了。這種不確定

【評論內容】Ambiguous Loss常見的遭遇帶有一種懸念性失落,擺盪於希望與絕望之間。承受的折磨太過長久,這些情緒會讓情感變鈍,會讓人無法繼續過他們的生活。我們藉由參與儀式來銘記這段生命的結束,並藉此感到安慰,同時我們會尋求身邊親友的支持。但是,如果發生的事情並沒有結束點的感覺,像是離開我們的某位家庭成員或朋友,或許他還活著。資料來源https://www.vjnuance.idv.tw/2014/03/ambiguous-loss.html

【評論主題】37. 關於測驗效度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A)效度無法直接測量,需從其他資料推論(B)效度是程度上的差別,並非全有或全無(C)效度是測驗分數的正確性,在使用情境和目的有普遍性(D)效度是描述測驗的

【評論內容】

效度的特性 1.效度指測驗結果正確性的程度。2.效度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故非全友或全無,而是程度上的差別。 3.效度是特殊的而非普遍的,是對某種特殊用途而言,不可認為具有普遍性而 濫用於其他用途。4.效度不是由實際測量而得,而是依據已有的證據推論而得。5.效度是一個測驗工具最重要的條件。類題:

65. 效度是測驗的最重要特徵,有關效度的特性,何者有誤?

【評論主題】24. 近年來有許多針對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幸福感的相關研究,這些研究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行政理論模式?(A)自然系統模式 (B)理性系統模式 (C)開放系統模式 (D)混沌系統模式

【評論內容】

來源:https://app.yamol.tw/item/2708248四種模式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

 模式

對組織之定義

主張之組織運作策略

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

教育行政者扮演之角色

一、理性系統模式

組織是訂有正式目標的理性系統

正式化

階層化

教育組織應訂有明確的目標,成員應依其角色確實執行業務並創造高效率

執行家

二、自然系統模式

組織如同有機體是一自然系統,有正式之規範也有非正式支結構

雙向溝通,以使個人扮演之角色與其需求盡量配合

教育人員應具有溝通與協調的能力,必要時可循非正式管道處理問題

談判家

三、開放系統模式

組織是一與環境相互依賴與交會的系統

視情境之不同來設計適當的權變策略

教育人員應對所...

【評論主題】44. 根據教育部民國 111 年 07 月 28 日發布之本土教育實施要點,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實施對象,為接受幼兒教育、國民教育、高級中等教育學生(B)以本土作為教育核心,所實施之語言、文化、

【評論內容】教育部本土教育實施要點 110年08月19日  (法條是這個,但題目給的日期明顯有誤)一、教育部(以下簡稱本部)為落實及推展本土教育,涵養國民鄉土意識,認同本土文化,特訂定本要點。二、本要點所稱本土教育,指以本土作為教育核心,所實施之語言、文化、藝術、文學、地理、生態、歷史、社會、生活及其他與本土相關之各類課程或學習活動。三、本要點實施對象,為接受幼兒教育、國民教育、高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學生及其他國民。四、本部應結合各類本土教育政策,訂定本土教育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建構並完備本土教育內涵;其內容,應包括下列重點:(一)盤整中央與地方本土教育資源.....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4. 參照Lipham與Hoeh提出的角色關係模式,以教師扮演的角色而言,「自我角色的期待」與「他人對我角色的期待」之間,以上的陳述屬於下列何種差距?(A)本質的差距 (B)理性的差距 (C)判斷的

【評論內容】1974年,Libham & Hoeh 發展出了一套解釋角色關係的模式,(秦夢群,1997) A是『校長對自己的角色的期待』;B是『他人對校長角色的期待』;C是『校長以為別人對自己的角色期待』。 AB的距離:本質上的差距 BC的距離:溝通不良的差距 AC的距離:人我期許的差距(判斷的差距) 在理論上,這三個點彼此之間的距離是越短越好,最好是三點重合成一個點。 校長自我角色期待(AB間的距離) 會因各人的教育理念或想法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理想的自我角色期待,不過由於現實的考量,校長又不得不遷就現況,為改變校長本身意識型態以符合教育思潮的變化及社會、家長、老師的期待,縮短兩者之間本質上的差距(AB的距離),校長應該要持續充實自己的學識,跟上教育改革的思潮,同時嚐試從基本的觀念去瞭解他人對校長作為的期待。 人我期許的差距(AC的距離) 主要來自於校長自以為是的想法,以自我的觀念去推測他人對自己旳看法,一個重視升學的校長,就會以為家長、.....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7. 根據《學生輔導法》之規定,輔導主任或組長、輔導教師及專業輔導人員,每年應接受在職進修課程至少幾小時?(A)12 小時 (B)18 小時 (C)20 小時 (D)24 小時

【評論內容】

學生輔導法第14條

ㄧ、各級主管機關應妥善規劃專業培訓管道,並加強推動教師與專業輔導人員之輔導知能職前教育及在職進修。

【評論主題】46. 下列何者觀點是親師會談的適當原則?(A) 分享在校處理學生的有效策略,以增加親子互動(B) 教導家長關心孩子的學業表現,以增進孩子成就(C) 提醒家長,孩子的錯誤是家長造成的,建議家長增進對孩

【評論內容】親師會談的目的在於促進教師與家長間的交流,藉由彼此的資訊交換得以共同協助孩子,因此D選項只把重點放在偏差行為的描述,未能有效促進家長與教師的交流,對孩子產生幫助。

【評論主題】24. 小團體輔導是國中階段學生輔導工作常見形式,以下描述何者最偏離小團體輔導工作規劃與執行?(A) 團體輔導主題可於全校性宣導,或是教師諮詢時了解當前學生主要需求(B) 團體輔導可讓當前遭遇相似困擾

【評論內容】

針對小團體輔導的介入時機,以下是一些可能性的作法:一、在進行小團體方案的規劃時,需要根據受輔學生的輔導需求規劃與進行。二、有效的運用小團體輔導,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學校適應、達成輔導目標。三、將具有類似適應困難的學生透過小團體方式進行輔導,可以減少輔導教師個案量過高的負擔,並照顧到更多有二級輔導需求的學生。四、針對首次違規的學生,運用小團體主動進行預防性輔導,如同在適應問題甫萌芽階段即主動介入,可以達成防微杜漸的初級輔導功能;也可以藉此評估是否需要個別輔導的介入。個人想法:雖然在實務現場的確會依著團體成員的不同以及每次的進行滾動式修正,但小團體的方案設計也是很重要的,在事前規劃階段就必須先擬定,在團體同意書上也可以寫上每一次團體的目標及安排內容。來源:國民中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