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再婚後而組成的家庭稱為繼親家庭(stepfamily),下列那一項不是繼親家庭的特徵? (A)開始家庭的第二個生命周期 (B)夫妻關係先於親子關係 (C)面對許多失落和變動的情境 (D)兒女適應兩個家

【評論內容】

(D)

原本的爸或媽帶一個或多個小孩   遇上   另外一個的爸或媽帶一個或多個小孩

                   原生家庭                     MIX              繼親家庭

兩個大人相愛而結婚,組成新的婚姻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大人各自帶小孩再婚,所以小孩要適應的是自己原有的跟新的家庭

【評論主題】下列那一項敘述符合老人虐待形式中的積極疏忽? (A)言語不當或羞辱(B)不當或非法處理老人財物 (C)照顧者無知,疏於照顧 (D)故意不給予食物

【評論內容】Wolf和Pillemer的五種老人虐待模式1.身體虐待:造成痛苦和傷害。2.心理虐待:造成心理和情緒的痛楚,例如:威脅和羞辱。(A)

【評論主題】下列對焦點團體(focus group)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參與焦點團體的成員,可以依據討論主題的關聯性,以立意抽樣方式選出 (B)考量資料信度,焦點團體蒐集資料的次數以一次為佳 (C)焦點團體

【評論內容】

焦點團體法因受限於樣本的隨機化,所以沒辦法做推論,因此效度必定不好。

優點是能用來快速的探索資料,缺點是無法做通盤推論。所以不管怎麼樣效度都不會好,這是它的限制。

我的理解是這樣

【評論主題】6.有關探討人們在老化過程如何達到生理與心理適應的相關理論中,認為與社會環境保持活躍互動關係的老人,較容易成功老化;如果脫離社會活動,則老人可能會較為沮喪以及對老年生活較為不滿。這是以下那一個理論的觀

【評論內容】

「持續理論」( continuity theory)

:隨著年齡增長,個人面對老化時朝向維持一定的生活型態,並積極尋找可以取代過去角色的相似生活型態與角色,此是老人於環境中維持老化適應的典型方式。也就是個人老化時變化不大,而且其人格特質於成年生活保持相似。個人的生活滿意度由當前的活動或生活型態與其生活經驗的一致性所決定。

連續理論主張人們傾向維持中年時期的活動、嗜好和生活型態至晚年時期,老人的活動、嗜好若出現變化則是因應所處生活環境轉變的適應策略。換言之,連續理論將老化視為一動態的過程,老年時期的行為模式乃是延續自過去的行為模式。

實際做法:和老人一起找出從過去到現在覺得比較有意義的活動,然後再提供類似的活動讓老人參與

【評論主題】下列對於實驗與準實驗設計中,內、外在效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某依變項觀察到的作用的確是由自變項而非由其他因素所造成的程度,稱為內部效度 (B)一項研究所描繪的因果關係在研究條件下可概化的程度,稱

【評論內容】

(A)某依變項觀察到的作用的確是由自變項而非由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影響)程度,稱為內部效度

(B)一項研究所描繪的因果關係在研究條件下可概化(可推論)的程度,稱為內部效度 外部效度

(C)某依變項觀察到的作用的確是由自變項而非由其他因素所造成的程度,稱為外部效度 內部效度

(D)一項研究所描繪的因果關係在研究條件下不可概化的程度,稱為外部效度

【評論主題】1.我國政府在 100 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中論及社會保險體系的內涵,下列那一個選項是正確的?(A)社會保險給付應依每個人的勞動市場貢獻決定分配比例(B)我國社會保險體系應涵蓋健康保險、年金保險、就業保

【評論內容】

(D)

年金指的是定期性持續的給付

年金制度有三種(稅收、公積金、社會保險),現以社會保險制為最普遍的作法。

社會保險採用確定給付制(defined benefit,DB)來辦理國民年金,是由被保險人與其他保費分擔對象繳交保險費,而給付的年金通常會視個人的薪資與服務年數而定

社會保險透過風險分擔使公風險者能藉此得到保障,也會透過世代所得的轉移當作財源的一部份。

因此,根據位服部社會保險司提供的「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負擔之保險費」可以看出不同福利身分的人確實會繳不同的保費,但這是基於風險分擔原則,不是考量世代人口的結構,因為基於信賴保護原則,過去的提撥不足的費率無法要求人民追繳(軍功教年金改革),只能要求現在的工作人口「多繳、少...

【評論主題】3 單案研究設計(single-system design)乃是根據可衡量的目標與可達成的目的進行評估。有關單案研究設計的敘述何者正確? (A)需要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以比較服務介入產生之差異 (B)

【評論內容】單案研究針對單獨一人或是單一個系統。只要是單一樣本就可以使用,因此,只要單位是「一組家庭」就可以用單案研究。

【評論主題】34 以實作方式逐漸發展改善社會問題的方法,是指下列何種研究?(A)評估研究 (B)調查研究 (C)田野研究 (D)行動研究

【評論內容】行動研究:在實作或情境中,研究者邀請被研...

【評論主題】21 根據 Reamer(1999)的說法,社會工作的發展史上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價值取向。下列那一個取向極少涉及價值或規範性的概念?(A)父權主義取向(Paternalistic Orientation

【評論內容】Reamer(1999)社會工作六種價值取向:1. 無道德取向:社會工作價值不涉及價值或規範性的概念,將實務工作視為純技術性。2. 社會正義取向:指在一社會內分擔責任 、安排社會地位、及分配資源上符合正義的原則,非只依靠個人內在能力去改變現況過有意義的生活。3. 父權主義取向:社會工作價值假設專業使命是提升案主正直品格,使案主能過完整、豐富的生活。4. 宗教取向:主張將自己的宗教信仰轉變成有意義的社會服務,涵蓋父權主義和社會正義。5. 專業自我保衛取向:的社會工作價值著重對社會工作者的保護。6. 臨床取向:著重於實務,強調價值衝突與倫理兩難

【評論主題】39 以下有關精神分析理論(Psychoanalysis)內容的描述,何者錯誤?(A)強調性心理發展階段(stage of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B)提出人格的組成包含本

【評論內容】

心理動力理論應用在團體工作中

經由直接的、相互的人際溝通,成員建立與人互動的技巧,以及對自我的洞察力,團體的凝聚力會鼓勵成員在安全的支持環境下,揭露及描繪個人不為人知的內在細節。

整理自莫藜藜【團體工作實務】四版

心理動力是精神分析中的一個面向,概念皆由freud提出,只不過更多完善的想法是由後面的心理學家相繼提出。

我認為D選項的概念是心理動力,如果說是要「進入」某個世界的話,那也會是潛意識而非意識

圖片取自關鍵評論

【評論主題】26 以下有關「後現代主義」社會工作觀點的敘述,那一項是錯誤的?(A)後現代社會工作不認為秩序、確定、安全是可實現的(B)後現代社會工作強調論述與語言的重要性(C)後現代社會工作強調具體行動,即「推論

【評論內容】

後現代主義有八大特色

1.不確定性(uncertainty)

2.對話(dialogue)

3.夥伴(partnership)與參與(participation)

4.歷史關聯與脈絡接界( historically contingent and context bound )的詮釋

5.解構(deconstruction)

6.可能性(possibility)

7.主體性(subjectivity)

8.過程與創作(process and authorship)

其主張:論述(discourse)和語言的重要性,認為現象乃是社會、 歷史和政治脈絡的產物

林萬億-當代社會工作p.347

【評論主題】18 敘事治療(narrative therapy)主要論述基礎為何?請選出最適當的答案:(A)脈絡主義觀點(contextualism)、真實的敘事建構(narrative constructive

【評論內容】

行政學者懷特(L. D. White〉

敘事治療學者(麥克懷特)

社會心理學者懷特(Adrian White)

【評論主題】33 關於社會工作教育訓練的描述,下列那一項是正確的?(A) 1898年全美社工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設立,是美國第一個社工專業組織(B

【評論內容】

(A) 1898年設立全美社工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1955

是美國第一個社工專業組織 : 不是,第一個是科義爾(Coit)於紐約創立的睦鄰公社

(B) 1898年倫敦成立第一個慈善組織會社,開始提供睦鄰服務 :1869

(C) 美國第一個社會工作員專業組織是1886年科義爾(Coit)於紐約創立的睦鄰公社

圖片: 社區發展季刊 120 期

小整理

1869年亨利索理牧師倫敦成立了「慈善組織會社」(C.O.S)

1877年哥爾亭牧師在水牛城(Buffalo)成立美國始上第一個慈善組織會社(C.O.S)

1884 巴涅特於英國倫敦成立湯恩比館

1886 科義爾(Coit)於紐約創立的睦鄰公社,美國第一個社區睦鄰中心

1889 珍亞當斯在芝加哥成立赫爾館

1898 年紐約慈善組織會社於哥倫比亞大...

【評論主題】7 Germain, C.B. & Gitterman, A.所提出的生活模式(Life model),認為人在一生當中的壓力源有三方面:(A)生活的轉變、年齡的老化、人際過程(B)生活的轉變、環境的

【評論內容】

生活模式為重視服務對象系統與所處的社會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是立基於生態系統理論。

----------------------------------------------------

「生態系統」這個名詞是由發展出社會工作實務「生活模型」(life- model)的Germain C. B.和Gitterman A.(198031996; Gitterman,1996)兩人所提出。 由於生態系統(ecosystems),生態的系統(ecological systems),生態觀(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和人在情境中(person- in-situation)均是在探討人和環境間的關係。

節錄自: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實務,五南,頁316

【評論主題】17 下列有關強暴的敘述中,何者錯誤?(A)強暴不只限發生在陌生人之間,也可能發生在彼此認識的人之間(B)約會強暴並不等同於熟識者強暴(C)約會強暴是指婦女被正在與她交往的對象強力勸誘而發生性關係的行

【評論內容】

Jacky Yen Jacky Yen 

如同7F說的,約會強暴是指女性與男性單獨在一起,只要在單獨的相處空間就可能遇害。

因此不一定都是熟識,他們也不一定都是在交往,就像最佳解說的,可能是因為相親所以第一次出來見面。

【評論主題】主流社會對於原住民的負面刻板化印象,對原住民青少年的自我認同(self-identity)會有負面影響,主要是下列那一種作用所致?(A)同化作用(assimilation)(B)疏離作用(aliena

【評論內容】

皮亞傑(Piaget)-認知發展論

以適應的歷程來解釋兒童內在心理歷程的改變,從而擴展個體的生活經驗與認知能力。

1.適應(adaptation)

是一個具有預測和控制的不斷改變的歷程,也就是說,個體因為環境限制而不斷改變認知結構,其目的是讓個體內在認知與外在環境持續性保持平衡的歷程。

經由不斷的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modation),讓個體重新達成短暫性平衡的歷程,當個體一次次經歷適應的歷程後,個體的智力、認知能力將會有顯著性的提昇。

2.同化(assimilation)(A)

個體以既有的基模或認知結構為基礎去吸收新經驗的歷程。如:學習騎機車時,將過去學騎腳踏車的基礎應用在騎機車上,這便是一個同化的歷程。

3.調適(accommodation)

指個體遭逢新的情...

【評論主題】在論證基因或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程度時,下列何者受到基因決定的影響最多?(A)人格特質(B)犯罪行為(C)智力上的差異(D)精神疾病

【評論內容】

(A)Frued認為大部分的人格在7歲以前就已經決定好,即使會持續改變,基本人格的變化也不大,主要是因為累積持續性或自我選擇的過程 (張宏哲-人行 四版p.27)

(B)一般化犯罪理論認為犯罪是因自我弄自能力不佳引起,用生命全期發展觀點去看犯罪和偏差,會發現其行為是可以改變的(張宏哲-人行 四版p.29)

(D) 

可見是由三大因素交互作用而成

圖片取自:簡世昌醫師

來源:https://www.ttpc.mohw.gov.tw/public/news/handouts/7c842da97576b1a9834f9b5d1d00d479.pdf

【評論主題】38 在與兒童及其家庭工作時,下列何者錯誤?(A)必須思索問題對家庭所有成員的意義與重要性(B)所提供的服務需能被家長接受(C)要保有拯救兒童的心態(D)必須中立、客觀,且能敏感自己的情緒

【評論內容】

(C)選項從IFPS密集型家庭維繫方案去看,核心觀念是增加家庭的技巧與能力,學會使用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資源。

所以重點不是「拯救孩子」,而是教會家庭面對困難的能力,況且拯救兩字也不太符合社工專業的價值,拯救跟施捨都是一種上對下的態度。

社工提供密集型的積極家庭服務,提供短期的危機干預模式(4-6週),去協助家庭提升解決的能力,盡量把孩子留在家中,避免家外安置,當然如果涉及危險,經評估後有必要抽離原生家庭還是得做,不過這是最後底線。

【評論主題】29 有關臺灣社區工作的發展,以下那一政府部門於1994年提出「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獲得社區工作的主導權?(A)行政院衛生署(B)內政部營建署(C)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D)內政部社會司

【評論內容】

社區考過相關概念:

臺北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方案。主管機關為:社家署

照顧服務社區化計畫。主管機關為:社家署

臺北市社區互助方案。主管機關為:社會局

社區營造創新實驗計畫。主管機關為:文化部

【評論主題】24 社會工作者在未徵得案主的同意下,將案家的家庭關係負面私密細節透露給媒體,希望透過發布新聞、爭取曝光率和社會關注,以獲得同情而捐贈協助其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請問這是合乎倫理的決策行動嗎?(A)是,

【評論內容】

(D)是Reamer倫理抉擇的概念

1.基本善(basic goods):指每個人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中所必要的幸福(如生活,健康,食物,住所,心理平衡)

2.維持善(nonsubtractive goods):指無此利益,將會減損個人泊其目標之能力(如缺乏則個人會因此結果而處於較差的生活修在中,會使人去偷竊,欺騙等)

3.累加善(additive goods):指此利益能增強個人追求其目標之能カ(如知識,自尊,物質財富,高等教育)

參考資料:曾華源(2021)。社會工作專業價值倫理:社會脈絡下的倫理實踐。洪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