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84.關於個人中心理論之敘述,何者錯誤?(A)當別人接受如其所是的自己時,個案能開始信任自己(B)防衛能阻斷不一致經驗的覺察,卻無法減少自我感的威脅(C)為克服真實我與理想我的不一致,個案須覺察被否認

【評論內容】

Rogers建議當經驗與自我感出現不一致時,人們會覺得受威脅。一個主要的防衛是知覺扭曲,這包括改變或誤解個體的經驗,而讓其與自我概念相符合,藉由扭曲經驗,案主避免去處理那些不愉快的感覺和課題,才能維持他們對自己的知覺。第二種防衛是否認,包括忽略或否認事實,在這種情形下,人們可能拒絕去承認他們的經驗,因為那和他們對自己的自我形象不符合,案主藉由否認經驗來逃避焦慮。防衛阻斷了不一致經驗的覺察,以減少一個人自我感遭受威脅,同時讓我能發揮功能以及處理問題。

【評論主題】19.「自我主動將威脅性內容排除在意識之外」,指的是下列哪一個防衛機制:(A)潛抑(B)否認(C)理智化(D)投射

【評論內容】

潛抑(repression)亦即將本能的衝動或能引起本能衝動的觀念表象逐出意識之外,阻止其進入意識層面,以免引起焦慮、自責或罪惡感。

潛抑與壓抑(supression)有所不同,前者是在潛意識中完成,使得意識中不感到任何痛苦的衝突,壓抑則是有意識的排斥、遏阻不合理的衝動發生,完全在意識清楚的狀態下進行。

否認(denial)亦為一種有意識的防衛作用,藉歪曲、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以逃避可能引起的痛苦與挫折,同時獲取他人的尊重並維持自尊心。

【評論主題】84.關於個人中心理論之敘述,何者錯誤?(A)當別人接受如其所是的自己時,個案能開始信任自己(B)防衛能阻斷不一致經驗的覺察,卻無法減少自我感的威脅(C)為克服真實我與理想我的不一致,個案須覺察被否認

【評論內容】

Rogers建議當經驗與自我感出現不一致時,人們會覺得受威脅。一個主要的防衛是知覺扭曲,這包括改變或誤解個體的經驗,而讓其與自我概念相符合,藉由扭曲經驗,案主避免去處理那些不愉快的感覺和課題,才能維持他們對自己的知覺。第二種防衛是否認,包括忽略或否認事實,在這種情形下,人們可能拒絕去承認他們的經驗,因為那和他們對自己的自我形象不符合,案主藉由否認經驗來逃避焦慮。防衛阻斷了不一致經驗的覺察,以減少一個人自我感遭受威脅,同時讓我能發揮功能以及處理問題。

【評論主題】18. 芬蘭於2016年實施新課綱,部分課程打破學科界線,例如有一所學校讓國三學生探討基因改造嬰兒的議題,整合道德課與宗教課,以培養學生思辨的能力。請問這是屬於下列何種課程設計?(A)同心圓課程(B)

【評論內容】

主題式課程:主要應用於課程統整方面,強調教學活動,都是以解決某一主題的模式來設計。著重跨學科整合,將學校課程中所有學科觀點整合成不同的主題,讓課程以探究主題和問題為核心,有助學生察覺不同學習領域之間的聯繫。

【評論主題】19.「自我主動將威脅性內容排除在意識之外」,指的是下列哪一個防衛機制:(A)潛抑(B)否認(C)理智化(D)投射

【評論內容】

潛抑(repression)亦即將本能的衝動或能引起本能衝動的觀念表象逐出意識之外,阻止其進入意識層面,以免引起焦慮、自責或罪惡感。

潛抑與壓抑(supression)有所不同,前者是在潛意識中完成,使得意識中不感到任何痛苦的衝突,壓抑則是有意識的排斥、遏阻不合理的衝動發生,完全在意識清楚的狀態下進行。

否認(denial)亦為一種有意識的防衛作用,藉歪曲、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以逃避可能引起的痛苦與挫折,同時獲取他人的尊重並維持自尊心。

【評論主題】50. 關於選擇性不語症(Selective Mutism)的描述,何者正確?(A)屬於人格障礙症的一種類型 (B)此困擾期間至少持續一個月,例如新生入學第一個月 (C)無法說話原因是對社交場合的語言

【評論內容】

根據DSM-Ⅳ(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的標準,選擇性緘默SelectiveMutismn(formerly Elective Mutism)的五項評估項度如下:

1. 在特定社會情境(原預期應說話的情境,如:在學校)一貫的不說話,雖然 在其他情境仍會說話。

2. 此障礙妨礙此人教育或職業的成就,或有礙其社會溝通。

3. 障礙總時期至少一個月(不限於剛開學的第一個月)。

4. 不說話並不是因為缺乏在此社會情境說話所需要的知識或身心安適。

5. 此障礙無法以一種溝通疾患(如口吃)作更佳的解釋,也並非僅發生於一種廣泛性發展疾患,精神分裂病,或其他精神性疾患的病程中。

【評論主題】1. 下列那種測驗最適合用來預測某人未來的表現?(A)成就測驗 (B)性向測驗 (C)人格測驗 (D)投射測驗。

【評論內容】

成就測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考試。成就測驗主要是針對特定領域為檢測應試者對有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設計的。考試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自我國科舉首創考試以來,一直沿用至今,並且現在考試已逐步向標準化、客觀化發展;但考試更偏重於知識和技能的考察,所以它考察人的素質的全面性程度常常受到質疑。

【評論主題】四、商品標示法規定之商品標示所用文字,是否限於必須以中文標示?有無例外情形?(25 分)

【評論內容】

覺察是最核心回到經驗當下的重要方式,訓練自己清明的覺察,才能為自己做正確的選擇,正確的選擇才會有所謂負責任的結果。阻礙自我覺察的因素包括:未完成的事件、習慣於自己所創造出來的逃避策略、兩極化的內在衝突,因此,完形理論發展出許多治療性的活動,像是夢的完形﹔相信夢中的各種部分,均可能是當事人的投射。以及兩極的整合﹔透過空椅對話的技術將內在衝突的兩極呈現並具體化,並在「此時此刻」重新對話與理解,找到可以相互整合與平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