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以下何者並非Minnesota工作適應理論所討論的概念?(A)職業興趣(B)職業性向(C)工作滿意(D)工作人格。

【評論內容】

也就是

明尼蘇達強調

工作滿意(發揮能力後的效果)+工作人格(一般能力)+職業性向(專長能力) 興趣(個人喜好)

【評論主題】以下何者並非Minnesota工作適應理論所討論的概念?(A)職業興趣(B)職業性向(C)工作滿意(D)工作人格。

【評論內容】

也就是

明尼蘇達強調

工作滿意(發揮能力後的效果)+工作人格(一般能力)+職業性向(專長能力) 興趣(個人喜好)

【評論主題】以下何者並非Minnesota工作適應理論所討論的概念?(A)職業興趣(B)職業性向(C)工作滿意(D)工作人格。

【評論內容】

也就是

明尼蘇達強調

工作滿意(發揮能力後的效果)+工作人格(一般能力)+職業性向(專長能力) 興趣(個人喜好)

【評論主題】以下何者並非Minnesota工作適應理論所討論的概念?(A)職業興趣(B)職業性向(C)工作滿意(D)工作人格。

【評論內容】

也就是

明尼蘇達強調

工作滿意(發揮能力後的效果)+工作人格(一般能力)+職業性向(專長能力) 興趣(個人喜好)

【評論主題】以下何者並非Minnesota工作適應理論所討論的概念?(A)職業興趣(B)職業性向(C)工作滿意(D)工作人格。

【評論內容】

也就是

明尼蘇達強調

工作滿意(發揮能力後的效果)+工作人格(一般能力)+職業性向(專長能力) 興趣(個人喜好)

【評論主題】5.家族治療學派中強調家庭溝通與自我價值的大師為:(A)Minuchin,S.(B)Satir,V.M.(C)Bowen,M.(D)Whitaker,C.A.

【評論內容】

 

阿德勒家庭治療

多世代取向

人性效能歷程

主要人物

Alfred Adler

Murray Bowen

Virginia Satir

焦點時間

以現在為主,偶爾會參考過去

現在與過去,原生家庭,三個世代。

此時此刻

治療目標

培養父母的領導能力,解開家中錯誤的目的和錯誤的互動;促進有效率的教養方式。

自我分化;在家庭脈中改變個人;減少焦慮。

促進成長,提升自尊,及促進關係;協助家產生真誠的溝通與互動。

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

教育者;探索動機者;合作者。

指導者,客觀研究者,教師;自我的反應覺察者。

主動的促進者;提供資源者;探索者;示範真誠的楷模。

改變歷程

以互相尊重為基礎來形成關係;探索出出生序與錯誤目的;重新教育。

以各種提...

【評論主題】15. 下列的描述何者不正確?(A)艾森克(Eysenck)認為人格的屬性,可以從與基因相關活動的「內外向性」與「情緒穩定性」做探討(B)霍妮(Horney)認為人格的發展,主要來自於親子間的社會互動

【評論內容】

(一)Allport 的特質論

  Allport (1937)所謂的特質(traits)是指,個體在環境中,對於不同刺激所產生的一種持久與穩定的反應方式。在Allport 的特質論裡, 他將特質區分為核心特質(cardinal trait)、主要特質(centraltraits)、及次要特質(secondary traits)三種。1. 核心特質(cardinal trait):是主導個人整個人格的特質傾向,是最具普遍性與影響力的,個人人格受其主導。2.主要特質(central traits):是能夠描述個體行為的少數顯著特質,也是最適合描述自己人格的五到十個特質。3.次要特質(secondary traits):是人格中較不重要的部分,其比上述兩特質來的更不顯著及更不重要。

(二)Cattell 的因素分析特質論

 Cattell (1950)認為特質(trai...

【評論主題】19. 人格理論中的「Big Five」五要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項?(A)神經質性 (B)外向性 (C)直覺性 (D)開放經驗性 (E)合群性

【評論內容】

五因素模式的研究,主要是由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進行分析,使用通俗的性格形容詞來描述人們的性格(Digman & Inouye,1986;Pervin, 1993/1995 )。人格的五大因素包括了:外傾支配性、神經質、和善性、嚴謹自律性與聰穎開放性(Burger, 1993/1997;莊耀嘉、李雯娣,民90)。

1 1.外傾支配性(E)是描述個體的活動性與社交性。如:樂觀的、社交性的、主動的。

2.  2.神經質(N)說明了不安全與緊張的程度。如:焦慮、不安的、緊張的、擔心的。

3.  3.和善性(A)指出了個體的親和程度,說明你是否為可信任、願意助人的人。如:有幫助的、心腸好的、助人的。

4.  4.嚴謹自律性(C)說明一個人自我節制的程度...

【評論主題】12. 下列何者為影響外在效度的因素?(A)不穩定的測量工具 (B)樣本與成熟交互作用 (C)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D)極端選樣 (E)實驗的擴散效果

【評論內容】

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指對研究結果的通常性所做之論具有之效度。所關心的是實驗結果的可通則化問題

1.  施測的反作用效果:指採用前後測設計時,實驗的結果僅能推論至有前測的情境,而無法概括無前測的情境。

2.  霍桑效應:實驗時,受試者知道自己正在參加實驗、正在被觀察,則足以使他表現得與平常非實驗情境不一樣,此種實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即稱為霍桑效應,其會影響實驗研究的外在效度,使結論的推論有困難。

3.  選擇與實驗變項的交互作用:「實驗變項」本身的性質如何便足以使受試者選擇產生偏頗,如進行有關特殊教育方面的實驗,便容易在對特書教育方面有興趣的校長所服務的學校找到學生參加實驗,而用這樣...

【評論主題】18. 對於智力的理論,下列何者不正確?(A)Guilford 將智力結構模式分為思考的內容、思考的結果、思考的運作(B)Cattell認為流體智力主要來自於遺傳,晶體智力主要決定於環境(C)Gard

【評論內容】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15423024-%E6%99%BA%E5%95%86(intelligence)%E7%9A%84%E5%AE%9A%E7%BE%A9%E5%92%8C%E7%9B%B8%E9%97%9C%E6%99%BA%E5%8A%9B%E7%90%86%E8%AB%96

【評論主題】5. a三山實驗、b 自我中心語言(egocentric speech)、c 私我語言(private speech)、d 直覺時期(intuitive period)、e潛在發展區域(zone of

【評論內容】

Piaget

a三山實驗:皮亞傑將一個大型三座山的模型擺放在1歲孩子與實驗者之間的桌子上,並於模型中放置一個娃娃,讓孩子描述娃娃所看到的景象是什麼,但在實驗中證明1歲的孩子無法運用「設身處地」的思考方式,孩子都是以自己所看到的景象作回答,因為他就是認為娃娃看到的景象就應該和自己看到的一樣。這個時期的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這個宇宙的中心,其他人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想法不會有任何不一樣,有時我們覺得孩子固執得很,其實是因為孩子在這個皮亞傑稱之為「感官動作期」的階段,即一切都以直接的感官接收為主;1歲半之後進入前操作期,但自我中心的認知不會馬上消失,孩子必須隨著心理逐漸成熟之後意識到:「原來別人和我想的不同」,且越來越...

【評論主題】5. 助人三階段(探索、洞察、行動)各有其理論背景,下列敘述何者為是?(A)探索階段的背景理論是存在主義 (B)洞察階段的背景理論是精神分析學派(C)行動階段的背景理論是完形學派 (D)行動階段與洞察

【評論內容】

壹、前言

助人的歷程包括引領個案「進到」自我瞭解中,然後再將他們「帶出」到外在的世界,【使能】有較好處理問題的能力。助人三階段模式(探索、洞察、行動)是一個應用助人技巧的架構來引導個案經歷一個過程,從問題探索,到對問題有較多的瞭解,然後能在生活中做改變。

貳、助人者三階段模式的意涵

一、探索階段(Exploration stage):協助個案探索其想法、感覺與行動。

二、洞察階段(Insight stage):協助個案了解其想法、感覺與行動。

三、行動階段(Action stage):協助個案在其探索和洞察的努力下決定所要採取的行動,並付諸執行。 

參、助人...

【評論主題】12. 下列何者為影響外在效度的因素?(A)不穩定的測量工具 (B)樣本與成熟交互作用 (C)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D)極端選樣 (E)實驗的擴散效果

【評論內容】擴散效應為實驗組實驗處理效果擴散至控制組,影響實驗結果正確性。

【評論主題】50.成長團體係經由領導者催化團體成員相互分享的團體歷程,幫助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拓展其周哈里窗中的哪一部分?(A)公開我 (B)隱藏我(C)盲目我 (D)潛在我

【評論內容】

注意最後一句摟...周哈里窗的概念提出是希望人們能清楚掌握自己的四個部份,並且透過自我省察、自我坦誠、他人的回饋…等方式,使開放我能越來越大,而其他三部份越來越小

【評論主題】50.成長團體係經由領導者催化團體成員相互分享的團體歷程,幫助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拓展其周哈里窗中的哪一部分?(A)公開我 (B)隱藏我(C)盲目我 (D)潛在我

【評論內容】周哈里窗心理學家魯夫特與英格漢提出了「周哈里窗模式」,說明一個人的內在可以分成「自己瞭解,他人也瞭解」、「自己瞭解,他人不瞭解」、「自己不瞭解,而他人瞭解」及「自己與他人都不瞭解」四個部分。開放我左上角那一扇窗稱為「開放我」,這個部份指的是我們自己知道而別人也知道的部份。例如:我們的長相、身高、體重及某些屬於公開性質的資料,例如:性別、籍貫、特別的習慣…等。盲目我右上角那一扇窗稱為「盲目我」,這個部份是指自己不知道而別人卻知道的部份。例如:個人的口頭禪或一些小動作或特定的作事方法,而這是自己平常不自覺的,除非別人告訴你。盲目我的大小與個人自我觀察、自我省察的能力有關,通常內省特質比較強的人,則...

【評論主題】23.下列各個學派的理論中,哪些理論採取決定論觀點?a.精神分析; b.個人中心; c.行為主義; d.存在主義。(A)abcd (B)ac (C)acd (D)bcd。

【評論內容】

我的行為是有種原因造成的

這個原因不是當下的我能控制的

早期決定論-是因為早期經驗、潛意識造成我現在的反應

還境決定論-是因為外在環境刺激觸發我的既有基模而有現在的反應

【評論主題】5.某生一再感到強烈又無法控制的短暫、突然又無緣故的焦慮,此種焦慮在DSM-IV稱之為(A)恐懼症(B)恐慌症(C)泛焦慮症(D)壓力異常症

【評論內容】焦慮症恐懼症:遭遇特定事件、情境,產生誇張反應。(無道理的害怕)恐慌症:重複、強烈性無法控制的焦慮,較為短暫。泛焦慮症:經常性、持續不斷得高度焦慮,無特定目標強迫症:持續出現無法控制的想法與行為。 壓力異常症創傷後壓力異常症急性 情感異常症憂鬱症(單極性異常)外生憂鬱:較為環境所引起內生憂鬱:較為內心想法主要憂鬱:主要因憂鬱所引起次要憂鬱:退化性:跟年齡較為相關產後:婦女的生產情緒處理相關 躁鬱症(兩極性異常)躁型:注意力較不集中。鬱型:產生憂鬱型態的行為與情緒。  解離性異常症解離性失憶解離性認同異常 身體症狀型異常身體化異常症轉化症慮病症 精神分裂症錯亂型:心理混亂、幻覺、幻想僵直型:長時間持續相同動作妄想型:最常見的一種,被害、誇大幻想未分化型:上述皆無法區分殘餘型:至少發病一次,顯著負面症狀,無出現其他嚴重行為、特質困擾

【評論主題】DSM-Ⅳ-TR五個軸向中,第二軸向是什麼?(A)臨床違常(B)臨床關注的焦點(C)人格及智能違常(D)一般醫學狀況

【評論內容】

DSM-IV的五個軸向

第一軸:臨床症狀

    可能為臨床關注焦點的其他狀況

第二軸:人格疾患、智能不足

第三軸:一般性醫學狀況(與臨床症狀有闗的生理疾病或醫療狀況, 例如甲狀腺與憂鬱)

第四軸:心理社會與環境特質(嚴重的生病其治療方式亦會帶來心理壓力,例如癌症)

第五軸:功能的總體評量(心理、社會、職業方面的表現)1-100,分數愈低狀況愈差

【評論主題】除了羅傑斯((C)Rogers),下列還有誰的諮商風格是現象學、強調全人及創造力,將當事人視為目標導向的?(A)(A)Adler(B)(A)Ellis(C)(A)Lazarus(D)W.Glasser

【評論內容】

(A)Adler

(B)Ellis  理情行為治療強駁斥(dispute),

(C)Lazarus 多重模式治療 BASICID

(D)W.Glasser 現實治療(reality therapy)

【評論主題】以下何者並非Minnesota工作適應理論所討論的概念?(A)職業興趣(B)職業性向(C)工作滿意(D)工作人格。

【評論內容】

也就是

明尼蘇達強調

工作滿意(發揮能力後的效果)+工作人格(一般能力)+職業性向(專長能力) 興趣(個人喜好)

【評論主題】對於學生問題行為的判斷,多元模式採用BASICID的鑑別策略。這其中的C表示:(A)健康(B)行為(C)情感(D)認知

【評論內容】http://tw.myblog.yahoo.com/jw!BGlIv_CXBhaM.JEWUpyRG2dgGQ--/article?mid=3

【評論主題】下列哪一個組合是不合理的?(A)「夢」與Perls(B)「完形」與「禪」(C)「森田療法」與「東方」(D)「情緒」與Frankl。

【評論內容】

二、求意義的意識

Frankl認為<動機乃是了解人類行為的重要概念,而追求意

義乃是人類的基本動機。

http://tw.myblog.yahoo.com/meijoylee/article?mid=153

【評論主題】強調信念主宰著人類的情緒和行為的是? (A)Ellis (B)Perls (C)Rogers (D)Glasser。

【評論內容】

是在講理情治療

可以讀著個網頁

http://www.socialwork.com.hk/psychtheory/therapy/abc.htm

Ellis引用希臘哲學家Epictetus所說:“人不是為事情困擾著,而是被對這件事的看法困擾著。”強調人們的不合理信念,並且他開始重視人們的情緒。 由此可知他認為信念主宰著人類的情緒和行為

【評論主題】下列有關應用行為分析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基準線階段要多長應視所觀察行為是否趨於穩定而定 (B)經過處理階段行為有所改變後,一定要進入倒返階段才能確認改變是由該介入處理所導致 (C)逐變標準設計較

【評論內容】

應用行為分析法(ABA)簡介 康复教育  加入时间:2006-2-12  admin  点击:673

  应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 應用行為分析法自從1993年以來在美國越來越廣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 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在莫莉思1993年寫的《讓我聽你的聲音》書中,講了一個有兩個孤獨症孩子家庭,矯治孩子的方法。 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們看了羅瓦思1987寫的一篇文章後決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裡的強化訓練項目。 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他們的結果顯得十分成功。 因此现...

【評論主題】依客體關係論,邊緣型人格患者易怒、不穩定、極端化的行為模式,是在哪一個發展階段發展障礙所致? (A)自閉期  (B)自我認同期 (C)共生期 (D)分離/個體化期。

【評論內容】

壹、  Mahler的「心理的誕生」發展階段與特徵

一、  正常的自閉(0-3、4週):嬰兒此時猶如為孵出來的蛋,與外界隔離,只有吃、喝、拉、撒、睡,生活中只有自己,不知他人的存在。

二、  正常的共生(4、5週-4、5月):此為客體關係理論中相當重要的時期,若此時期的照顧者能夠給予足夠的關愛,則兩者之間將會形成一種共生的關係,雖仍無法分辨母親與自己,如果母親是一個responsive的母親,能夠依著嬰兒的需求給予適當之回應與照顧,,嬰兒將會因為此一勝任的照顧者而形成一種「全能感」,此一全能感會重大地影響孩子的自我概念。因此若是在一個健康的照顧之下將形成一個健康、有安全感的自我概念,因此照顧者與嬰兒之間會形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