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關於下引文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

【評論內容】「子路,勇於遷善,有人如果告訴他有過失,他就歡喜;夏禹,聽見人家很好的言論,就虛心拜受;大舜,又比這兩人偉大:他不待別人言說,天生就和善人同好惡;並且肯放棄自己的成見,順從公意;喜歡採取別人的長處以.....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關於下引文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註:公西赤,字子

【評論內容】

子華,是孔子的弟子公西赤,字子華。

冉子,據鄭康成注,就是冉有。他與子華同為孔門弟子。

子華出使到齊國,冉子為子華之母向孔子請粟。使於齊,或是魯君使之,或是孔子使之,古注無定論,但一定是為公務。既是公務,自有俸祿。冉子此請,是特別的請求。孔子說:「與之釜。」給他母親一釜粟。馬融注:「六斗四升曰釜。」

冉子嫌少,「請益。」請加一些。孔子說:「與之庾。」給一釜之外,再給他一庾粟。包咸注:「十六斗曰庾。」戴震《論語補注》:「二斗四升曰庾。」劉氏《正義》等諸注從戴氏注。

冉子還是嫌少,他就拿自己之粟五秉贈與子華之母。馬融注:「十六斛為秉,五秉合為八十斛。」皇《疏》:「孔子與粟既竟,故冉子又自以己粟八十斛與之也...

【評論主題】關於下引文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

【評論內容】「子路,勇於遷善,有人如果告訴他有過失,他就歡喜;夏禹,聽見人家很好的言論,就虛心拜受;大舜,又比這兩人偉大:他不待別人言說,天生就和善人同好惡;並且肯放棄自己的成見,順從公意;喜歡採取別人的長處以.....

【評論主題】關於下引文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註:公西赤,字子

【評論內容】

子華,是孔子的弟子公西赤,字子華。

冉子,據鄭康成注,就是冉有。他與子華同為孔門弟子。

子華出使到齊國,冉子為子華之母向孔子請粟。使於齊,或是魯君使之,或是孔子使之,古注無定論,但一定是為公務。既是公務,自有俸祿。冉子此請,是特別的請求。孔子說:「與之釜。」給他母親一釜粟。馬融注:「六斗四升曰釜。」

冉子嫌少,「請益。」請加一些。孔子說:「與之庾。」給一釜之外,再給他一庾粟。包咸注:「十六斗曰庾。」戴震《論語補注》:「二斗四升曰庾。」劉氏《正義》等諸注從戴氏注。

冉子還是嫌少,他就拿自己之粟五秉贈與子華之母。馬融注:「十六斛為秉,五秉合為八十斛。」皇《疏》:「孔子與粟既竟,故冉子又自以己粟八十斛與之也...

【評論主題】關於下引文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

【評論內容】「子路,勇於遷善,有人如果告訴他有過失,他就歡喜;夏禹,聽見人家很好的言論,就虛心拜受;大舜,又比這兩人偉大:他不待別人言說,天生就和善人同好惡;並且肯放棄自己的成見,順從公意;喜歡採取別人的長處以為善。從他微賤時從事耕種、燒陶、捕魚等行業,一直到當了帝王,沒有不是採取別人的長處,自己照樣去做的,這就是知人善任;採取他人的長處為善,正是勸助別人為善。所以君子的美德,沒有比勸別人行善更偉大的了。」

【評論主題】關於下引文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註:公西赤,字子

【評論內容】

子華,是孔子的弟子公西赤,字子華。

冉子,據鄭康成注,就是冉有。他與子華同為孔門弟子。

子華出使到齊國,冉子為子華之母向孔子請粟。使於齊,或是魯君使之,或是孔子使之,古注無定論,但一定是為公務。既是公務,自有俸祿。冉子此請,是特別的請求。孔子說:「與之釜。」給他母親一釜粟。馬融注:「六斗四升曰釜。」

冉子嫌少,「請益。」請加一些。孔子說:「與之庾。」給一釜之外,再給他一庾粟。包咸注:「十六斗曰庾。」戴震《論語補注》:「二斗四升曰庾。」劉氏《正義》等諸注從戴氏注。

冉子還是嫌少,他就拿自己之粟五秉贈與子華之母。馬融注:「十六斛為秉,五秉合為八十斛。」皇《疏》:「孔子與粟既竟,故冉子又自以己粟八十斛與之也...

【評論主題】13.下列成語,何者有錯別字?(A)移樽就教 (B)前倨後恭(C)迫不及待 (D)嚴刑竣法

【評論內容】【名稱】:前倨後恭. 【釋義】: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後來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改變。

【評論主題】13.下列成語,何者有錯別字?(A)移樽就教 (B)前倨後恭(C)迫不及待 (D)嚴刑竣法

【評論內容】【名稱】:移樽就教. 【釋義】:樽:古代盛酒器;就:湊近。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面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

【評論主題】6.《顏氏家訓‧涉務》言及︰「吾見世中文學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諸掌,及有試用,多無所堪」其中『品藻』一詞作何解釋?(A)評鑑(B)辨別(C)分析(D)詮釋

【評論內容】我看現今世上那些飽讀文學的書生,品評古今的作品,如同指點掌中物一般明白,等到試用他們時,大多都不能勝任

【評論主題】以下有關1963年國際消費者組織聯盟(IOCU)提出之消費者五大義務的敘述,何者正確?(A)關心社會的義務是指全體消費者除了維護個人權益外,也需團結並發揮影響社會之消費政策的義務(B)行動的義務是指對

【評論內容】

消費者的五大義務

1 認知

消費者對產品之品質 、價格與服務,有提高警覺與提出質疑之義務。

2 行動

消費者為維護自己權益,必要時有採取或支持各種行動之義務。

3 關懷

消費者對自己之消費行為,有確保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之義務。

4 環保

消費者就日常之消費品與消費行為,有了解是否對環境造成污染之義務。

5 團結

團結就是力量,全體消費者有團結並發揮影響力之義務。

【評論主題】下 列 引 文 , 依 文 意 推 敲 ,『_____』內最適宜填入的句子是:「 與 善 人 居,如 入 芝 蘭 之 室,久 而 自 芳 也;與 惡 人 居,如 入 鮑 魚 之 肆,久 而

【評論內容】是 以 與 善 人 居 , 如 入 芝 蘭 之 室 , 久而 自 芳 也 ; 與 惡 人 居 , 如 入 鮑 魚 之 肆 , 久 而 自 臭 也 .墨子 悲 於 染 絲 , 是 之 謂 矣 . 君 子 必 慎 交 遊 焉 . 孔 子 曰 : 「無 友 不 如 己 者 . 」 顏 、 閔 之 徒 , 何 可世 得 ! 但 優 於 我 ,便 足 貴 之 -------翻譯------

【評論主題】三、論述極權獨裁政治體制的基本特徵。(25 分)

【評論內容】又錯了= =

【評論主題】14. 子曰:「事父母幾諫。」「幾諫」意謂: (A)幾,微也:婉言微諫 (B)幾,多也,多次相諫 (C)幾,微也,盡量少諫 (D)幾,近也,近身相諫

【評論內容】“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翻譯--“侍奉父母,對他們的過錯應委婉地勸阻。如果見他們不愿意聽從,仍然應該恭敬地侍奉他們,不得冒犯。雖然心里憂愁,但也不能怨恨。”

【評論主題】26.與H1N1 新型流感相關的防疫敘述,何者錯誤?(A)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B)疑似H1N1 新型流感病患,就醫後採取強制隔離治療(C)手部

【評論內容】

一、防疫無撇步 -勤洗手、多喝水(2000-3000cc/天)、睡的飽、吃的好、感冒或至 醫院、公共密閉環境,請戴口罩,發燒或仍有流感症狀請勿上班上課。

二、注意個人衛生及保健: 

(1)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2)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1.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

2.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面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

 3.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

4.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

 5.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儘量避免外出。

【評論主題】9.「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勿奪其時」意謂:(A)不要時時與民爭利(B)不要用徭役奪取百姓耕作的時期(C)不要時時征收百姓的稅賦(D)不要誤了天時

【評論內容】原文:「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白話譯文:「五畝的宅地,(房前屋後)栽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能穿上絲棉襖了。雞、狗、猪等禽畜,不要錯过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畝的田,不要佔奪農時,八口之家不用挨餓了。弄好學校教育,反復說明孝順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上了年紀的人就不會肩扛頭頂著東西趕路了。老年人穿上絲棉吃上肉,一般百姓不挨餓受冷。這樣還不能统一天下,是前所未有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