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6. 5575 的正因數共有__________個。

【評論內容】

社會重建主義著重於創造與改進新的社會秩序。

而非"配合"社會的變遷與需求,因此也強調批判的意識與思考。

參考資料:

http://web.pu.edu.tw/~pu0450/wteacher/wt/wt_57.pdf

 

【評論主題】25.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孟子‧公孫丑上》)「鎡基」是指什麼?(A)權力(B)田器(C)財富(D)天賦

【評論內容】鎡基 注音一式 ㄗ ㄐ| 漢語拼音 z  j注音二式 t  j 一種農具。相當於今天的鋤頭。孟子˙公孫丑上:「雖有鎡基,不如待時。」趙岐˙注:「鎡基,田器,耒耜之屬。」

【評論主題】24.在上古漢語裡用「不」、「莫」、「未」、「毋」四個否定詞的否定句,往往將代詞賓語放在動詞前面。下列文句,何者不屬於此種規律?(A)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B)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C)句

【評論內容】

是在考倒裝的修辭嗎!?

不患莫己知--------------不患莫知己。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

我是這樣想的!

【評論主題】27. 《禮記‧學記》云:「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文中「學學半」意謂: (A)教學後方知學習之苦 (

【評論內容】

禮記學記篇"學學半"的寓意;意思是指教人與學習各佔學問的一半。

"ㄒㄧㄠˋ ㄒㄩㄝˊ ㄅㄢˋ "  教人為學可以益己之學半。

【評論主題】34.駱賓王《為徐敬業以武后臨朝移諸郡縣檄》云:「陷吾君於聚麀。」文中「吾君」是指(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D)唐肅宗。

【評論內容】聚麀 注音一式 ㄐㄩˋ |ㄡ 漢語拼音 j  y u 注音二式 ji  y u麀,牝鹿。聚麀本指獸類父子共一牝的行為。語出禮記˙曲禮上:「夫惟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後比喻亂倫。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父子同牝,謂之聚麀。...

【評論主題】35. 下列四個語詞中,哪一個「頭」字不可讀輕聲? (A)舌「頭」 (B)蛇「頭」 (C)風「頭」 (D)裏「頭」

【評論內容】

這一題,應該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分辨

就是把"頭"字去掉後.詞意如果改變了,就不可以去掉。

例如:

(A)舌頭=舌

(B)蛇頭是指蛇的頭部所以不等於蛇

但我想應該還有更嚴謹的區分方式..

輕聲真的很令人困擾!

【評論主題】10.下列對於寫作的敘述何者有誤? (A)寫作有三個歷程:計畫、轉譯、回顧 (B)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有因果關係 (C)寫作需要了解「語言」、明白「題目」和了解「聽眾」的知識 (D)「自然過程法」、「呈

【評論內容】

希洛克(Killocks, 1984)曾仔細分析近二十年來有關於寫作教學的研究,對於「如何教」與「教什麼」做了以下的整理與探討:

1. 自然過程:學生自動自發地開始寫作活動,學生大多以自己的方式及意願來寫作,只在必要時,老師或其他同學才提供協助。

 2. 呈現法:由教師定下題目並提供傳統的教學和指導來教學生如何寫作,最後由教師來修正學生的作品,並將其完成的作品呈現供大家欣賞。

3. 環境法:學生和教師合作學習作文,一起討論寫作題目、內容、架構和材料等。希洛克發現,「環境法」所造成的成效比「自然過程法」和「呈現法」二種作文教學法多出三至四倍以上,也就是說,在教師引導之下,學生以腦力激盪的方式來學習作文技巧和方法是最有效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uKI4fS2YGwTjfV.RpYU-/article?mid=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