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在文學的技巧中,即使是相同的事物,但在不同的情況下也會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以下各組何者前後意義不同〆
(A)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雞」鳴不已於風雨。
(B)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C)「杒鵑」啼血猿哀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杒鵑」。
(D)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穿花「蝴蝶」款款飛。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31008
統計:A(278),B(85),C(112),D(108),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雞鳴不已於風雨,松柏後凋於歲寒 這兩句話出自於明末的大學者顧亭林的《日知錄》,原文是在講廉恥,,引部分原文:「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因此這兩句話的並用的原意是鼓勵君子在亂世之中依舊堅守禮義廉恥,不隨波逐流的意思。 若是分開來看,「松柏後凋於歲寒」這句話是顧亭林用《論語》的典故:「歲寒,而知松柏之後凋也。」意思是說,時節轉寒冷的時候才能真正知道松柏的堅毅不拔,孔子用這個比喻於君子會在艱困的環境中依舊保持操守。至於「雞鳴不已於風雨」則是用《詩經‧鄭風‧風雨》的典故:「風雨淒淒,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原意其實只是表示妻子在風雨的夜裡看到丈夫回來了十分歡喜,後來的士人把「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引伸為類似「松柏後凋於歲寒」的意義,又把原指丈夫的「君子」引伸為能帶來希望的人,因此「雞鳴不已於風雨」這一句背後的意義比前一句更為豐富。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松柏後凋於歲寒語出論語:「歲寒,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天氣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樹與柏樹永遠是碧綠的。」這是孔子的感嘆。因為人生要在最後看結論,人要在艱難困苦中方看得到真正的人格,平常看不出來。雞鳴不已於風雨語出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原意是在淒風苦雨之夜,一個獨守空帷的妻子,忽然聽見群雞齊鳴,而她所期待的丈夫也冒着風雨回來了,怎麼不喜歡呢?現多用來比喻亂世,人民渴望國家的領導人,不改其操守,能為他們帶來希望,使大家都能安居樂業。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注釋:(1)松柏後凋於歲寒:歲末冬寒時,松柏仍不凋謝。比喻君子處亂世,仍堅守正道,禁得起考驗。語出《論語》〈子罕〉。後凋:意即「不凋」。(2)雞鳴不已於風雨:雖然風狂雨驟,但報曉的雞聲,絕不會因而停止。比喻君子處亂世,不改其節操。語出《詩經》〈鄭風〉〈風雨〉。語譯:在最寒冷的季節,才能顯現松柏的堅貞,在風雨交加的早晨,雄雞仍然不休止的報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