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 27-29題西元十七世紀初,鬱金香在荷蘭庭園已成為頂級寵兒。當時雖然部分鬱金香感染了mosaic 病毒,但因病毒不會致命,反而會讓花瓣出現對比強烈的條紋或火燄般的紋路,因此,荷蘭人對鬱金香的熱愛不僅絲毫未減,更想擁有染病的花朵。染病的鬱金香球莖價格於是扶搖直上,引發了「鬱金香狂熱」。花商們先是預測來年流行的色款,然後大量囤貨,坐待價格上揚。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飆得越高,視之為明智投資的人就越多,他們甚至不惜拿珠寶、土地來換球莖。貴族與販夫走卒都相信:世界各地的買家將湧入荷蘭,競出天價搶購鬱金香。有些原本對此抱持懷疑的人,看見親戚朋友個個一夕致富,無不懊惱後悔。這股熱潮從 1634 年持續到1637 年,甚至出現了助長投機的金融工具──以鬱金香球莖市價的 20 % 購買「買進選擇權」。例如一顆市價 100元的鬱金香球莖,買方可用 20元買一個「權利」;若球莖漲到 200 元時,買方決定執行當初以 100 元買進的權利,同時又以 200 元賣出,便等於用20元賺到 80元(上漲前後的價差 100元-權利費用 20元=80元),資金瞬間翻為四倍,這比直接購買球莖只能賺一倍好太多了。據說有一名水手,誤把名貴的鬱金香球莖當成「洋蔥」給吃了──它的身價足以養全船的人吃一年!球莖的主人控告這名水手,讓他被關了好幾個月!難以想像的飛漲,總會有人居高思危,著手獲利了結;之後,其他投資者信心鬆動,也跟著賣出。1637年 1月,鬱金香球莖還暴漲二十倍,但到了 2月,球莖的價格卻一瀉千里,甚至不如一顆洋蔥!( 改寫自墨基爾著,楊美齡、林麗冠譯,《漫步華爾街》,〈鬱金香狂熱〉)


【題組】27. 金融市場常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茁壯,在充滿希望中破滅」。上文敘述的鬱金香價格漲跌經過,沒有上述行情演變的哪一個階段?
(A) 在絕望中誕生
(B) 在半信半疑中成長
(C) 在憧憬中茁壯
(D) 在充滿希望中破滅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
統計:A(54),B(14),C(10),D(12),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