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9. 下列關於「動態評量」的敘述,何者為真?
(A)動態評量強調評量者有彈性的評量標準
(B)動態評量是在高峰活動結束後進行
(C)動態評量是以活動的方式進行評量
(D)動態評量是評量者在評量時不斷提供鷹架以測試幼兒的真實能力。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91198
統計:A(332),B(39),C(942),D(251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動態評量、台南幼兒教保券、真實評量與實作評量

用户評論

【用戶】Penny Shih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動態評量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向,應用於教育上,尤其是特殊教育。有別於一般的單向評量,動態評量的施測者會在學生遇的困難時提供協助,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動態評量的概念最早由前蘇聯的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1896年-1934)提出。維谷斯基指出,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成就和協助下能完成的成就中間有一段距離,他稱此為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以可能發展區中的事物進行教學,效率最高。瞭解學生的可能發展區,有助於教師安排教學內容,不至於太深或太淺。動態評量即具有測度學生可能發展區的功能,因為當學生只需少許協助即能寫出正確答案,代表題目對應的概念是在學生的可能發展區中;反之,若是學生不需協助即能寫出正確答案,代表已經會了;若是學生在大量協助後仍不會,代表題目對應的概念還離他很遠。除此之外,動態評量能鼓勵學生提問,增進解題的意願,避免太多的挫折感。不過,因為施測者參與,動態評量被批評為一種過度主觀、信度、效度不高的評量。

【用戶】黃歆歆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BC選項要如何修正?

【用戶】林小鬼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三、動態評量最主要的特質(一)著重學習歷程或認知改變的評量。(二)在評量中進行教學。(三)評量者與被評量者的關係是互動的。 http://yamol.tw/note_book.php?bsid=2311&noteid=13040

【用戶】Penny Shih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動態評量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向,應用於教育上,尤其是特殊教育。有別於一般的單向評量,動態評量的施測者會在學生遇的困難時提供協助,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動態評量的概念最早由前蘇聯的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1896年-1934)提出。維谷斯基指出,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成就和協助下能完成的成就中間有一段距離,他稱此為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以可能發展區中的事物進行教學,效率最高。瞭解學.....看完整詳解

【用戶】黃歆歆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BC選項要如何修正?

【用戶】Penny Shih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動態評量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向,應用於教育上,尤其是特殊教育。有別於一般的單向評量,動態評量的施測者會在學生遇的困難時提供協助,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動態評量的概念最早由前蘇聯的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1896年-1934)提出。維谷斯基指出,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成就和協助下能完成的成就中間有一段距離,他稱此為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以可能發展區中的事物進行教學,效率最高。瞭解學.....看完整詳解

【用戶】Penny Shih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動態評量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向,應用於教育上,尤其是特殊教育。有別於一般的單向評量,動態評量的施測者會在學生遇的困難時提供協助,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動態評量的概念最早由前蘇聯的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1896年-1934)提出。維谷斯基指出,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成就和協助下能完成的成就中間有一段距離,他稱此為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以可能發展區中的事物進行教學,效率最高。瞭解學.....看完整詳解

【用戶】黃歆歆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BC選項要如何修正?

【用戶】林小鬼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三、動態評量最主要的特質(一)著重學習歷程或認知改變的評量。(二)在評量中進行教學。(三)評量者與被評量者的關係是互動的。 http://yamol.tw/note_book.php?bsid=2311&noteid=1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