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孟子》〈滕文公〉篇云:「昔者禹治洪水而天下平,□□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文中空格需填上人名,依序是:
(A)孔子、周公
(B)夏禹、孔子
(C)周公、孔子
(D)文王、孔子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61584
統計:A(91),B(1040),C(4426),D(113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段落翻譯、人名(代稱)、孟子.滕文公下

用户評論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甯,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詩》雲:‘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從前大禹制服了洪水而使天下太平,周公兼併了夷狄,趕跑了猛獸而使百姓安寧,孔子編寫了《春秋》而使犯上作亂的人畏懼。《詩經》上說:‘打擊戎狄,嚴懲荊舒,就沒有誰敢抗拒我。’目無父母、君主的人,正是周公所要討伐的。我也想端正人心,撲滅邪說,批判放縱、偏激的行為,排斥荒誕的言論,以此來繼承(禹、周公、孔子)三位聖人的事業,這難道是喜歡辯論嗎?我是不得已啊。能夠用言論批駁楊朱、墨翟的,才是聖人的信徒啊。”

【用戶】南霸天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文王是爸爸,周公是兒子.

【用戶】Peter Hao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姬昌(文王) 姬發(武王) 姬旦(周公)

【用戶】YA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夷狄:古稱東方部族為夷,北方部族為狄。常用以泛指除了華夏族以外的各族。周文王姓姬名昌(前1152~前1056年),季歷之子,商紂時被封為西伯,即西部諸侯之長,亦稱西伯昌、西伯侯。  周文王姬昌仿效祖父古公亶父和父親季歷制定的法度,大力倡行仁政、敬老愛幼、禮賢下士。許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從商紂王朝來投奔的賢士,他都以禮相待,予以任用。周文王自己生活節儉,穿普通人衣服,兢兢業業治理自己的國家。西岐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文王也出兵伐犬戎,收復幾個小國;並攻打密須,解除北邊和西邊後顧之憂。接著又向南擴展勢力到長江、漢江、汝水流域,到文王過世之前,天下已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態勢,亦即周人已掌握了天下的三分之二的意思。 《尚書無逸》、《呂氏春秋制樂》都說周文王享國五十年,周文王死前,也要次子發繼承他討伐商紂的意志,文王死後,發繼承了他的王位,是為周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