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3、「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大學〉中引用此段文字主要是用來證明以下何者推及於國的效用?
(A)以「忠」行於家 
(B)以「恕」行於家 
(C)以「信」行於家 
(D)以「義」行於家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219653
統計:A(56),B(38),C(24),D(21),E(0)

用户評論

【用戶】衝衝衝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求解。

【用戶】加油!改變人生從現在開始…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所以欲治其國,必先施恕道於家庭,家齊則國始能治也。恕即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