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 「妻不信。王傚其作為,去牆數尺,奔而入,頭觸硬壁,驀然而踣。」在語意上運用了「因為……所以」的因果句結構。下列文句,何者也是相同的表達方式?
(A)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B) 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
(C)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D)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0),D(2),E(0)

用户評論

【用戶】d8a1n6a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覺得所有歌曲腔調都比不上它(白妞的唱),應該是表演的最高境界了。/「觀止」:形容極好的藝文作品。(B)曹沫手拿匕首劫持齐桓公,桓公「身边的人」没有敢动的。/約略數字(C)每艘船上約有箭5000~6000枝,不費江東(指孫吳)半分力氣,就得到十萬多枝箭,明天「即將」拿來射曹軍,豈不方便? /未來nnnnnnnn(D)n「 戰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筆寫家信,就請你捎個口信,回京報平安把吧。/立刻

【用戶】妤庭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3F是15題詳解喔

【用戶】Wendy Wang

【年級】研二上

【評論內容】選項B工之僑獻琴/朝代:明代/作者:劉基原文: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爲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爲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於宕之山,不知其所終。譯文有一個名字叫工之僑的人得到一塊上好的桐木,砍來做成了一把琴,裝上琴絃彈奏起來,發聲和應聲如金玉之聲。他自認爲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現給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讓優秀的樂師來看,樂...

【用戶】d8a1n6a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覺得所有歌曲腔調都比不上它(白妞的唱),應該是表演的最高境界了。/「觀止」:形容極好的藝文作品。(B)曹沫手拿匕首劫持齐桓公,桓公「身边的人」没有敢动的。/約略數字(C)每艘船上約有箭5000~6000枝,不費江東(指孫吳)半分力氣,就得到十萬多枝箭,明天「即將」拿來射曹軍,豈不方便? /未來nnnnnnnn(D)n「 戰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筆寫家信,就請你捎個口信,回京報平安把吧。/立刻

【用戶】妤庭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3F是15題詳解喔

【用戶】Wang Wen-ling

【年級】研二上

【評論內容】選項B工之僑獻琴/朝代:明代/作者:劉基原文: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爲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爲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於宕之山,不知其所終。譯文有一個名字叫工之僑的人得到一塊上好的桐木,砍來做成了一把琴,裝上琴絃彈奏起來,發聲和應聲如金玉之聲。他自認爲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現給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讓優秀的樂師來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