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2. 課程的意義中,有一說為「課程即是研究假設(curriculum as hypotheses)」,請問下列何者為正確敘述?
(A)屬於課程發展過程模式,強調課程是將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歷程的教學實務或實驗
(B)屬於課程發展折衷模式,認為課程有待教師在教室情境中,隨著情境變化而調整既定之教學內容與過程
(C)屬於課程發展實驗模式,主張課程是在教學情境脈絡中進行考驗的一套假設
(D)屬於課程發展創新模式,認為課程是教學情境中的變數,故應依情境變化而調整、創新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91342
統計:A(454),B(83),C(247),D(140),E(0)

用户評論

【用戶】yang.penny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B,c,d,都談到{情境}歐。

【用戶】Weiwei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疑釋說明:   L. Stenhouse 所主張,其本人為「歷程/過程模式(process model)」的倡議者」,也倡導行動研究,鼓勵學生探究、發現有價值的知識形式、參與價值活動或過程/投入,基於知識是經由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經驗中建構而來。1.教師需根據個別教室情境的實際經驗,接受、修正或拒絕普遍的規則或原理2. 促進學生認知過程的發展,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學習、提供發展心智能力的機會3. 開放的研究假設、可質疑的內容與方法4. 教師應站在教育專業的立場,考驗、反省並改善各種假設    「...依學校教師的教育專業觀點,課程應該是一套教學內容與與教學方法的建議說明,以說明在何種邏輯前提之下具有教育價值;     在何種條件之下,此套課程式可以在教...

【用戶】yang.penny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B,c,d,都談到{情境}歐。

【用戶】Weiwei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疑釋說明:   L. Stenhouse 所主張,其本人為「歷程/過程模式(process model)」的倡議者」,也倡導行動研究,鼓勵學生探究、發現有價值的知識形式、參與價值活動或過程/投入,基於知識是經由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經驗中建構而來。1.教師需根據個別教室情境的實際經驗,接受、修正或拒絕普遍的規則或原理2. 促進學生認知過程的發展,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學習、提供發展心智能力的機會3. 開放的研究假設、可質疑的內容與方法4. 教師應站在教育專業的立場,考驗、反省並改善各種假設    「...依學校教師的教育專業觀點,課程應該是一套教學內容與與教學方法的建議說明,以說明在何種邏輯前提之下具有教育價值;     在何種條件之下,此套課程式可以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