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至第10.題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經人倫;為美觀,故可以供神明。故《書》曰:「若作梓材,既勤樸斲,惟其塗丹雘。」夫聽黃鍾之聲,然後知擊缶之細;視袞龍之文,然後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後知不學之困;故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顧所由來,則杳然其遠,以其難而懈之,誤且非矣!《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學之謂也。(徐幹《中論.治學》)9.下列敘述何者最切近本文意旨?
(A)為學必須講究方法,並且身體力行
(B)為學可以美化身心,進而提升品德
(C)為學務必博覽群書,汲取各家精華
(D)為學應當循序漸進,不可好高騖遠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72145
統計:A(118),B(339),C(35),D(226),E(0)

用户評論

【用戶】報恩還願不賣鑽石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學習就像做裝飾,器具不裝飾就無法呈現美麗的外表,人不學習就無法培養美好的品德。擁有美好的品德,所以能夠管理人類的倫常;呈現美麗的外表,所以能夠供奉神靈。所以,《尚書》說:「如果當了良好的木材,就要盡全力地削皮、砍形,只為了被塗上朱色漆料。」聽過黃鐘高亢的聲音,然後知道敲缶聲是細微的;看過龍袍的交錯圖案,然後明白穿上的粗布衣服是簡陋的;建立學校的規矩,然後知道不學習是艱苦窘迫的。所以求學就像爬山,往往是愈來愈高;就像睡覺一樣,久了以後愈來愈充足。回頭看著求學的過程,是幽暗又深遠的樣子;由於求學困難而怠惰學習,這是錯誤而且不對的。《詩經》說:「德行像崇高的山岳令人景仰,像寬廣的大道令人依循。」就是喜歡學習的表現。

【用戶】yanchiu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用戶】正義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為學可以美化身心,進而提升品德 

【用戶】Vita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根本看不懂,這時候就看最後一句,通常這就是答案《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敘述德行的高尚有多麼的必要和崇尚  那也只有B最可能是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