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古人詠史詩,往往借古人事抒寫自己的心境和懷抱,如左思詩:「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當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依詩意推敲,下列選項的文意解釋,何者正確?
(A)作者讚美段干木、魯仲連,並效法二位先賢
(B)作者希望能像段干木、魯仲連般功成名就,富貴雙全
(C)作者讚美秦君能重用魯仲連,故能智退敵軍
(D)作者認為富貴如浮雲,所以無意功名,打算隱居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18565
統計:A(733),B(64),C(64),D(21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古人知己、洛陽紙貴的典故、成語的解說

用户評論

【用戶】SUN NI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我仰慕段干木這位賢士,雖然隱居安臥不作官,卻能保護魏國君主免遭秦國的兵禍。我仰慕魯仲連這位賢士,談笑間能使秦軍撤退。

【用戶】Denny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段幹木,姓段幹,名木。戰國初年魏國名士。師子夏,友田子方,爲孔子再傳弟子。因其三人皆出於儒門,又先後爲魏文侯師,故被後人稱爲“河東三賢”。段幹木 戰國時魏國人,求學于子夏。後隱居魏國,屢給官祿不受。魏文侯親臨其門,幹木逾牆避之;文侯每乘車過其門,必伏軾致敬。--魯仲連見到新垣衍卻一言不發。新垣衍說:「我看留在這座圍城中的,都是有求於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於平原君的人,為什麼還長久地留在這圍城之中而不離去呢?」魯仲連說:「世人認為鮑焦沒有博大的胸懷而死去,這種看法都錯了。一般人不瞭解他恥居濁世的心意,認為他是為個人打算。那秦國,是個拋棄禮儀而只崇尚戰功的國家,用權詐之術對待士...

【用戶】韓冰依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D 錯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