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10.承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鼂錯主張天下之人皆可用錢受爵、除罪
(B)鼂錯其時「重商賤農」的漢律徒具虛文
(C)「損有餘,補不足」是合乎公平正義的分配原則
(D)「疏」是古代人臣向君王陳述私衷的文書,具有實用性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23876
統計:A(64),B(117),C(763),D(213),E(0)

用户評論

【用戶】陳星妤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A)以「粟」為賞罰(B)重農賤商的漢律徒具虛文 (D)「疏」ㄕㄨˋ1.着献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2.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3.書信。EX: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4.分條陳述、記錄。

【用戶】Jia Lun Hsieh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A)以「糧食」為賞罰(B)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 法之所尊也(D)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用戶】陳ㄚ青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當今雖然法律輕視商人,而商人實際上已經富貴了;法律尊重農民,而農民事實上卻已貧賤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輕賤的;一般官吏所鄙視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上下相反,好惡顛倒,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使國家富裕,法令實施,那是不可能的。當今的迫切任務,沒有比使人民務農更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從事農業,關鍵在於抬高糧價;抬高糧價的辦法,在於讓百姓拿糧食來求賞或免罰。現在應該號召天下百姓交糧給政府,納糧的可以封爵,或贖罪;這樣,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農民就可以得到錢財,糧食就不會囤積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納糧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產業的人。從富有的人那裡得到貨物來供政府用,那麼貧苦百姓所擔負的賦稅就可以減輕,這就叫做拿富有的去補不足的,法令一頒布百姓就能夠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