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1. 主張「教育即啟發」的教育家是下列哪一位學者?
(A)皮德斯(R.S. Peters)
(B)杜威(J. Dewey)
(C)涂爾幹(E. Durkheim)
(D)斯普朗格(E. Spranger)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33287
統計:A(1538),B(1039),C(62),D(24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教育機會均等概念的發展、社會化的定義

用户評論

【用戶】張琳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皮德思(R. S. Peters)在〈教育即啟發〉(Education as initiation)一文裡,便強調教育活動兼具「工具性」與「本質性」兩種價值,教育並不是因為外在目的而存在,而是教育本身便具有自存的價值,皮德思並進一步闡釋教育與訓練的不同:「『教育』這個概念,並不像訓練或演講等活動那樣,標定了某種特殊的活動歷程,而是就訓練等各種活歷程,提出應當依循的規準。http://geniitwo18.pixnet.net/blog/post/28001180

【用戶】定靜安慮得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102新北國中教100】A有關教育目的,到底應由教育過程之內或由教育過程之外來作決定的爭論,哪兩位哲學家的主張最接近?(A)杜威(J. Dewey)和皮德思(R. S. Peters)(B)皮德思(R. S. Peters)和赫欽思(R. M. Hutchins)(C)謝富樂(I. Scheffler)和費希特(J. G. Fichte)(D)赫爾巴特(J. Fr. Herbart)和格林(Maxine Greene)

【用戶】nymph474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倫敦路線----Peters重視知識形式對心靈的陶冶

【用戶】陳雨謙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杜威(J. Dewey)皮德思(R. S. Peters)教育無目的教育無外在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不斷重組與改造的歷程教育歷程重於目的做中學問題教學法教育即啟發教育主張三大(內在)規準:1.合價值性2.合認知性3.合自願性教育方式只要合乎規準,便有意義生長過程就是教育自身的目的,除了過程本身之外,沒有別的目的符合教育三個內在規準,即可達到教育的內在目的,故教育無外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