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確定目標行為、測定基線、選擇增強物、安排後果、評估效果」,這一系列做法是應用下列何種班級經營策略?
(A)行為契約
(B)增強行為
(C)行為塑造法
(D)制約行為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45736
統計:A(31),B(54),C(481),D(13),E(0)

用户評論

【用戶】Irene Che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這句題意不是比較屬於行為改變技術嗎?「確定目標行為、測定基線、選擇增強物、安排後果、評估效果」

【用戶】iop2260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step:決定行為目標/終點行為/教學目標→ 將學習內容解析成細小的單位 → 由易而難的排序 → 分段施予操作制約訓練。即「差別增強」,增強對的/低頻/目標行為;錯的行為則不理會(削弱它)→ 首尾連貫

【用戶】謝孟臻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行為契約指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簽訂的書面承諾;有時亦指由家長與校長共同簽訂的書面承諾。雖然行為契約不是法律文書,但確有拘束學生的功用,同時,簽約者傾向於增進學生的服從行為。契約形式可以事先準備,力求正式化,對高年級學生可以使用一些類似法律的專門術語,並繪印金銀色邊框及蓋上金黃色的學校官防,以吸引學生的興趣。行為契約的內容必須作為嚴肅的承諾。所有簽字的學生都必須遵守行為契約所訂的條件。行為契約的內容包括:(1)期望與適當的行為;(2)學生表現適當行為的特殊時間;(3)對表現適當行為的獎賞或積極支持;(4)如果學生沒有表現適當的行為,將採取懲罰或改正性行為。 行為契約並非針對所有困難的學生。當學生們沒有良好的行為反應,或教師想對一名特殊的學生造成一種教育效果時,就可用行為契約。行為契約可應用於任何年級,特別是對小學與中等學校學生,但是高年級的學生可能不喜歡行為契約,應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