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填充(每題2分,共2分,錯字扣1分) 17.日治時期,臺灣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是由日籍工程師【    】設計建造的嘉南大圳,提高了嘉南平原的農作物產量。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39655
統計:A(73),B(939),C(26),D(479),E(0)

用户評論

【用戶】考上了,阿萬歲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責任分散: 團體人數一多,個人在團體中所需承擔的責任的確會變少是事實

【用戶】林毓嵐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綜合以上(A)去個人現象:個人在團體中受到群眾的影響,失去自己原有的個性,表現出與團體成員 一致的行為,這種現象稱為「去個人化」。(B)社會性懈怠:是一個社會心理學術語,指群體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時,每個成員所付出的努力會少於單獨完成工作時的現象。社會惰化的主要解釋是由於因為人們認為他們的貢獻不會被評核或重視,所以當群體一起工作時,失去積極性。(C)匿名效果:群眾在團體中容易覺得自己言行不會被人發現,這種現象稱為「匿名效果」。   當群眾越多時,個人就越容易認為自己不為人知,所以就更容易宣洩自己的衝動。(D)責任分散:是一種社會現象,指發生在超過某一臨界規模的人群中,沒有明確的責任分配的趨向。這種心態可見於短語「沒有人認為雨滴會造成水災。」在人群中,通過採取行動或不採取行動,使事件發生,而在他們單獨時絕不會允許發生。例子包括團體迷思(groupthink)和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

【用戶】Daphne De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記例子比較容易懂

【用戶】Wei Huang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補充:去個人現象類似團體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