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依艾瑞克遜(Erikson)所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幼兒期(約1歲半至3歲)的發展任務為何?
(A)勤奮
(B)自主性
(C)認同感
(D)進取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34657
統計:A(51),B(407),C(50),D(1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艾瑞克遜(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用户評論

【用戶】Kaoly Yan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0-1(嬰兒期) 信任vs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 2-3(幼兒期) 自主行動(自律) vs羞怯懷疑(害羞)能按社會行為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尾 4-6(學齡前兒童期) 自動自發(主動) vs退縮愧疚(罪惡感)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值感 6-11(學齡兒童期) 【國小階段】 勤奮進取 vs自貶自卑 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 12-18(青少年期-青春期)【國中階段】 自我統整(認同) vs角色混淆 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vs自我追尋的方向 生活無目的的無方向,時而感到徬徨迷失19-30(成年早期) 友愛親密vs孤癖疏離 (親密vs孤立) vs人相處有親密感 vs社會疏離,時感寂寞孤獨 31-50(成年中期) 精力充沛(生產)vs停滯頹廢 熱愛家庭關懷社會,有責任心有正義感 不關心別人生活vs社會,缺少生活意義 50-生命終點(成年晚期-老年期) 自我榮耀(統整) vs悲觀絕望隨心所欲,安享餘年 悔恨

【用戶】Kaoly Yan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0-1(嬰兒期) 信任vs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 2-3(幼兒期) 自主行動(自律) vs羞怯懷疑(害羞) 能按社會行為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尾 4-6(學齡前兒童期) 自動自發(主動) vs退縮愧疚(罪惡感)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 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值感 6-11(學齡兒童期) 【國小階段】 勤奮進取 vs自貶自卑 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 12-18(青少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