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國二的教師發現班上成績較好的學生,會發展一些口訣或重點來幫助其他同學,而同學也很快地就掌握到學習的要領。此過程符合下列哪一位學者所提出之觀點?
(A)貝克(A. Beck)經驗主義與驗證作用
(B)皮亞傑(J. Piaget)調適作用與同化作用
(C)瑞格爾(K. Riegel)辯證思考與調適作用
(D)維高思基(L. Vygotsky)鷹架作用與內化作用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22802
統計:A(307),B(306),C(122),D(8786),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Beck憂鬱症認知理論、鷹架理論、社會文化

用户評論

【用戶】Juifeng Chen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鷹架(scaffolding) 教師在協助學習者解決超越其個人能力問題時所扮演的腳色  p334鷹架的概念與逐步養成相似 接旨在減少學習初期的錯誤頻率與失敗經驗 並且提供越來越少的支援 p335 心理出版社~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 吳幸宜 譯

【用戶】林佳恩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有誰知道接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Klaus F. Riegel的後形式運思期postformal thinking和辯證思考Dialectic operations是什麼?

【用戶】金‧富力士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九期】K. Riegel是後皮亞傑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