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離臺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關於這首詩,何者為非:
(A) 作者是沈光文
(B) 詩中「宰相」意指清朝李鴻章
(C) 刻畫台灣仕紳對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的傷痛
(D) 「鴟夷子」,指春秋時候的范蠡。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37387
統計:A(723),B(119),C(130),D(44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文法-否定詞用法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丘逢甲《離台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翻譯:宰相指李鴻章,因為簽訂馬關條約,割讓了台灣給日本。孤臣指邱逢甲自己,雖然率軍奮戰但仍然不能挽回。邱逢甲只好學習春秋時的范蠡,乘舟離開台灣前往大陸。回頭看著變色的河山(台灣),不禁黯然傷心。 背景:清廷因中日甲午戰爭失敗,被迫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官民在一連串的反割臺努力皆先後失敗,乃被迫走向獨立自救以圖商結外援的道路上去。於是「台灣民主國」這個拒日的新政府便於是成立。其後在面對日本軍進衞師團由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在台灣東北角的澳底登陸,至六月三日基隆便告失陷。基隆陷落後,通往台北的軍事...

【用戶】黃婉如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置產數十萬。」 《史記》敘述范蠡離越國後,浮船東海到齊國,隱姓埋名自稱「鴟夷子皮」,在海邊和兒子勞苦耕作,沒多久,置產數十萬。為何范蠡要自稱「鴟夷子皮」?所謂「鴟夷子皮」是用生牛皮製成的袋子,吳王殺忠臣伍子胥後,就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牛皮製成的袋中,范蠡認為他本來的下場也和伍子胥一樣,故以此命名來時時警惕自己。

【用戶】孫鈺展

【年級】

【評論內容】明明就是唐景崧

【用戶】莊璵韓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作者丘逢甲宰相李鴻章孤臣丘逢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