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有關十八、十九世紀中期臺灣的「閔習」水墨畫,下列敘述何者不妥?
(A)源自福建,遠宗明代的「浙派」繪畫
(B)林朝英為代表藝術家
(C)具有典雅溫和的氣質
(D)反映了若干臺灣的移民性格與審美。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60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教甄衝衝衝!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閩習明清時期台灣的書畫風格。*意指筆墨飛舞、肆無忌憚、狂塗橫抹,頃刻之間完成大體形象,意趣傾洩無遺,氣氛卻濃濁霸氣,一點也不含蓄。*「閩習」一詞亦有負面評價之意,清代畫家上官周曾言:「未脫閩習,非雅構也。」*台灣早期的書法與繪畫,既與中國的傳統一脈相承,又多受福建傳入影響。明代前期,浙江杭州興起的畫家,畫風放肆,其後多位福建籍的畫家也在此派中成為要角。由於這種淵源,畫風有別於以江南蘇州地區為主的精緻性與傳統文人畫的典雅性,呈現出「以狂放雄渾的筆觸為特徵」的「閩習」。*清代流寓人士與部分台籍畫家作品中,具有「粗獷」、「狂野」的地域特質與主題選材,後人因循前人畫風,加以變化創造,形成自己風貌,更添率性跋扈,霸氣十足,即所謂的「閩習風格」。*如書風近朱熹般大開大合,直落而下,氣勢不羈的張朝翔,可做為台灣傳統畫的代表;諸如林朝英秋風掃落葉般的「竹葉體」,勁挺快逸,將古隸寫成由墨點成線的吳廷芳,都是其中代表;繪畫如徐渭、黃慎般的林覺,簡練的筆法,如飛龍走蛇,氣象雄偉,另如豪放狂肆野趣、個性鮮明的林朝英,以及畫松幹粗壯渾厚,枝與葉用筆流暢有力的民間畫師莊敬夫。台灣書畫家群明顯地從閩地風格找到一種特徵。*1930年代,福建仙游籍畫家李霞來台客居期間,又為閩習再續一章,構成台灣早期書畫風格,此亦「閩習風格」形成原因之一。

【用戶】教甄衝衝衝!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閩習明清時期台灣的書畫風格。*意指筆墨飛舞、肆無忌憚、狂塗橫抹,頃刻之間完成大體形象,意趣傾洩無遺,氣氛卻濃濁霸氣,一點也不含蓄。*「閩習」一詞亦有負面評價之意,清代畫家上官周曾言:「未脫閩習,非雅構也。」*台灣早期的書法與繪畫,既與中國的傳統一脈相承,又多受福建傳入影響。明代前期,浙江杭州興起的畫家,畫風放肆,其後多位福建籍的畫家也在此派中成為要角。由於這種淵源,畫風有別於以江南蘇州地區為主的精緻性與傳統文人畫的典雅性,呈現出「以狂放雄渾的筆觸為特徵」的「閩習」。*清代流寓人士與部分台籍畫家作品中,具有「粗獷」、「狂野」的地域特質與主題選材,後人因循前人畫風,加以變化創造,形成自己風貌,更添率性跋扈,霸氣十足,即所謂的「閩習風格」。*如書風近朱熹般大開大合,直落而下,氣勢不羈的張朝翔,可做為台灣傳統畫的代表;諸如林朝英秋風掃落葉般的「竹葉體」,勁挺快逸,將古隸寫成由墨點成線的吳廷芳,都是其中代表;繪畫如徐渭、黃慎般的林覺,簡練的筆法,如飛龍走蛇,氣象雄偉,另如豪放狂肆野趣、個性鮮明的林朝英,以及畫松幹粗壯渾厚,枝與葉用筆流暢有力的民間畫師莊敬夫。台灣書畫家群明顯地從閩地風格找到一種特徵。*1930年代,福建仙游籍畫家李霞來台客居期間,又為閩習再續一章,構成台灣早期書畫風格,此亦「閩習風格」形成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