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 下列何者是「普普藝術」(Pop Art)的精神或特徵?
(A)區隔生活與藝術的界線
(B)結合大眾與商業文化
(C)著重藝術與技術的結合
(D)注重內在心理表現。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72492
統計:A(2),B(601),C(9),D(3),E(0)

用户評論

【用戶】Regina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關鍵字】 普普藝術、後現代藝術、安迪.沃霍爾、李察.漢彌頓 【代表藝術家】 李察.漢彌頓(Richard Hamilton,1922~):《是什麼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動人?》 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床》《可口可樂計畫1958》 賈斯伯.瓊斯(Jasper Johns,1930~):《美國大裸女》系列《吸菸者17號》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1987):《綠色的可口可樂瓶子》《瑪麗蓮夢露》 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1923~): 改作卡拉《未來主義的騎手》馬諦斯《舞》 維塞爾曼(TomWesselmann):《浴室》 奧登堡(Claes oldenburg):《立著的棒球手套和球》 【起源】 50年代一般被認為是現代藝術的極致展現,延續藝術求新求異的精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