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下列教育現象的敘述,何者屬於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functionalism)取向?
(A)學校教育在為資本主義服務
(B)學校教育促進社會文化的傳遞
(C)學校教育的結果為社會再製(social reproduction)
(D)師生之間存在制度化的「支配—從屬」(dominance and subordination)關係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62745
統計:A(5),B(220),C(17),D(13),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和諧理論學派(結構功能論)1、結構與功能2、整合3、穩定4、共識:強調知覺、情感、價值的和諧一致性;主要原因是成員之間具有某些共同的價值與信念。5、涂爾幹:教育的功能在使個人社會化,使每個人都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一份子;教育不僅使個人「社會化」,同時完成「個性化」。6、美國帕森士:一個社會體系既經存在就應該維持其模式穩定不變(模式的維持),力求成員之間的協調合作(體系的統整),以實現團體目標(目標的達成),為迎合整體文化的變遷,本身亦應不斷的調整(調適的作用),以達成平衡發展。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衝突理論學派:從對立衝突、變遷、強制的角度來分析社會問題。l  對立與衝突l  變遷l  強制:採取強制的手段迫使其他團體與之合作,而暫時維持社會的穩定與秩序。l  「再製」「符應」「抗拒」「衝突」l  馬克思,階級鬥爭論,經濟結構可決定社會生活的各層面,並且是產生革命與衝突的原動力;工人必須組織與發展「階級意識」,否則資本家將運用他們的力量來壓迫勞動者。l  甘博維支,種族鬥爭論;齊穆爾,形式社會學。l  達連德夫:在現代工業社會中,各種社會團體之間的衝突為無可避免的現象,而且工業上的階...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解釋論學派l  特徵:日常活動,通常以日常活動為研究對象;主動性,互動雙方總有某種自主性,能決定自己的角色,並能創造彼此交互作用的過程與型態;意義,重視意義的詮釋;互動與磋商,日常活動通常是指與他人互動而形成,意指交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主觀性,透過「理解」的方法剖析行動者如何對所處情境賦予意義,主張運用「同理的瞭解」「互為主體性」來掌握行動者社會行為的意義。l  胡賽爾現象學:回歸事象本身,講求直觀本質,對事物「存而不論」,把經驗的特殊性「放入括弧」或以「還原」的方式找尋事物的本質與真相。「互為主體性」的觀念為重要的分析工具。l  象徵互動論(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