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作文:20%時序入秋,許多人迎接著中秋佳節的到來,期盼能和家人相聚、共賞明月,其實在夜幕低垂之時,當我們舉頭望月,就可發現月亮的千姿百態。自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在作品中提到明月,有的是細膩刻畫所見月景,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有的則是藉月抒發心中之感,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鬢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有的則是以月來說明道理,如蘇軾〈赤壁賦〉:「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在你的生命體驗中,看過如何的月景?而眼前明月,引發出你何種情感?又帶給你哪些體悟?請以「賞月」為題,寫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記敘、抒情、議論皆可,文長四百字以上。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18868
統計:A(381),B(53),C(3),D(48),E(0)

用户評論

【用戶】HsiaoTi Lee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我想最好的解題關鍵在篇名<送靈澈!!有時候寫考卷要退一步看

【用戶】許雅淳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靠篇名

【用戶】飁草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劉長卿《送靈澈》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靈澈:人名,當時著名詩僧。本姓湯,字澄源,生于會稷,與劉長卿友善。 他自幼出家為僧,后從嚴維學詩,與僧皎然游,為時人所重。元和十一年(861)卒。《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詩題一作「送靈澈」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那蒼蒼竹林中遠遠傳來的寺院報時的悠悠鐘響啊,為何如此急著催促靈澈歸山啊!遙望著好友靈澈頭戴蓑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深處走去,越來越遠……

【用戶】姵廷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杳杳ㄧㄠˇ ㄧㄠˇ深遠、幽暗。nnnn《楚辭.屈原.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文選.潘岳.寡婦賦》:「時曖曖而向昏兮,日杳杳而西匿。」也作「窈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