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6.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從文中可以看來,以下何者與宰我主張最不契合?
(A)反對三年之喪
(B)禮儀應顧及社會現實需求
(C)接受孔子對於守父母喪期的意見
(D)在父母喪後一年即可食夫稻,衣夫錦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12048
統計:A(32),B(23),C(170),D(72),E(0)

用户評論

【用戶】cindytsai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宰我「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陽貨:

【用戶】sunnychou77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宰我問:「三年守孝期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行禮,禮必壞;三年不奏樂,樂必崩。陳谷吃完,新谷又長,鑽木取火的老方法也該改一改了,守孝一年就夠了。」孔子說:「三年內吃香飯,穿錦衣,你心安嗎?「心安。「你心安你就做吧。君子守孝,吃魚肉不香,聽音樂不樂,住宅不安,所以不做,現在你心安,那麽你就做吧。」宰我走後,孔子說:「宰我真不仁德,嬰兒三歲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三年的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期。難道他沒得到過父母三年的懷抱之愛嗎?」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或許會覺得宰予的辦法有道理。但是禮制有它所象徵的精神意義,以喪期來說,一是要表達生者對於死者的哀思,二則是要區別親疏遠近。宰予顯然沒有注意到喪期的意義,所以才會想到要比照自然界的規律,又將父母之喪的喪期,等同於其他關係較疏遠的親屬。三年之制,一直沿用到清朝;今日雖然因為社會形態變遷,已經不再實行,但是喪假以親屬的關係規定天數,仍然保存著禮制原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