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下列何者係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義:
(A)以相同的方式對待相同的學生;
(B)以相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學生;
(C)以不同的方式對待相同的學生;
(D)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學生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1988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教育機會均等概念的演變,包括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重視就學機會的平等與保障。此階段主要在消除因家庭社經背景、性別、種族、身心特質、宗教等等因素而存在的不平等,希望使學生皆擁有接受教育的同等權利,以達到「有教無類」的理想。第二階段:強調適性教育。由於學校環境、課程與師資大多是為一般的學生所設計,因此,身心障礙或資賦優異的學生往往無法得到應有的指導與協助。基於此,此一階段強調學生的適性教育,以發揮「因材施教」的功能。第三階段:實施補償教育(compensatory education)。相關研究指出,學習成績低劣或學習失敗的學生,多數來自下層社會,且多肇因於早期生活經驗的不足,形成文化不利(culturally disadvantaged)以及文化剝奪(cultural deprivation)的現象;故本階段乃著眼於補償的角度,對於不同需求的團體,在基於正義與公平的原則下,教育資源的投入應有所不等,這也就是所謂「積極性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

【用戶】郭詠銘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積極性的差別待遇 社會正義論 RAWLS提出

【用戶】Min-e Jang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可是這看起來也像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