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如下圖,已知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E為直線CD上的一點, 

 相交於F點, 

 與  

 相交於G點,若

 21公分, 

 7公分,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98032
統計:A(335),B(382),C(1519),D(304),E(0)

用户評論

【用戶】DD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發展遊仙詩之最有力者,莫過於郭璞

【用戶】Yiiyii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陸機的著名作品為<文賦

【用戶】Ya-Ling Che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陳南寧 國二上 (2012/03/05 10:29):讚6人讚!參考 徐弘縉<搶救國文大作戰太康詩歌(晉)1.模擬前人作品,沒有真實內容2.追求辭藻的華美和對偶工整3.走向形式主義,開六朝輕綺之詩風4.著名人物:陸機、潘岳、左思山水詩(東晉)1.內容從枯淡無味的談玄說理中解脫出來2.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歌裡3.文人日夕登臨山水,於是山水美景盡入詩篇4.著名人物:謝靈運、謝朓宮體詩(齊、梁)1.描繪女性形體、姿態為主2.詩風浮豔綺靡、內容淺薄3.充滿感官性的描寫4.反映宮廷貴族淫侈頹廢的生活5.著名人物:梁簡文帝蕭綱徐庾體(齊、梁)1.綺靡柔弱2.帶有宮體詩色彩3.喜歡用典、長於駢儷4.著名人物:徐陵、庾信參考維基百科郭璞一生的詩文著作多達百卷以上,數十萬言,《晉書·郭璞傳》稱「詞賦為中興之冠」。其中以《遊仙詩》為主要代表,現僅存14首,是中國遊仙詩體的鼻祖。

【用戶】Sunnyday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遊仙詩  遊仙詩,謂詩境之超脫離俗者。自東漢末年,直至魏晉南北朝。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一般百姓,深感生命朝不保夕。又因浮圖東傳,道家受其宗教儀式之影響,老子漸被神化,而轉變成道教。於是社會大眾,幻想神仙,追求長生,蔚成一股熱潮,如此思想亦強烈表現於詩文中,甚多作品均帶有神祕之神仙色彩。晉時郭璞,即以遊仙詩著名,他如張華、張協、成公綏、何迢諸人,亦有遊仙詩之作。皆藉此以寄託苦悶之心靈,而讀者亦常受其感染而步入虛無之境。如郭璞遊仙詩云:「京華游俠窟,山林隱遯棲。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靈谿可潛盤,安事登雲梯。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進則保龍見,退則觸藩羝。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即充分表現出神仙避世之思。昭明文選有遊仙詩,搜晉何劭一首,郭璞七首。李善注云:「凡遊仙之篇,皆所以滓穢塵網,錙銖纓紱,飡霞倒景,餌玉玄都,文多自敘,雖志狹中區,而辭無俗累。」另唐時曹唐亦有遊仙詩,多敘兒女情懷,與晉何、郭之遊仙詩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