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1、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排律應一韻到底
(B)律賦應一韻到底
(C)散套應一韻到底
(D)絕句應一韻到底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85174
統計:A(113),B(530),C(474),D(117),E(0)

用户評論

【用戶】李小鴨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唐宋應科舉唐宋應科舉所形成的賦稱為律賦、試賦。律賦比俳賦更追求對仗工整,並注意平仄和諧。其最明顯的不同處在於押韻的嚴格限制。一般是由考官命題,並規定八類韻腳,所以稱為「八韻律賦」。如:唐李昂以「風日雲野軍國清肅」為韻,宋范仲淹〈金在鎔賦〉以「金在良冶求鑄成器」為韻。甚至押韻的次序,韻腳的平仄也有規定。而律賦的字數,也有一定限制,一般不超過四百字。科舉考試,特別講究程式,因而律賦近乎一種文字遊戲,已無文學的性靈可言,甚至為文士所排斥,以致日漸衰微。 律賦限定了表示立意要求的韻腳字,一般為四言兩句八韻,限八韻!

【用戶】Always have f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在齊梁小賦的基礎下形成了唐代的律賦。律賦「以轉韻分為八段 」的原則,早在唐代《賦譜》、宋代鄭起潛《聲律關鍵》中就已明確指出,然而每一韻的段落並不嚴格限制。

【用戶】林怡芬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近體詩(A)(D)絕句(四句,20字或28字)、律詩(八句,40字或56字)和排律(八句以上,字數不限)用韻嚴格,皆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B)律賦可以換韻。唐代的「律賦」:每一韻的段落並不嚴格限制。 (C)散曲:通首同韻,無換韻之例。平、上、去三聲可以互押,韻腳較為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