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0. 「際曉投巴峽,餘春憶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下列關於此詩的說明,何者正確?
(A)旭日東昇,眾雞鳴唱,氤氤氲氲的江邊有一個女子在洗衣
(B)舟中行商,山上有橋,行人走在橋上,就如同行走在樹顛般
(C)詩人登高遠眺,看見良田萬頃,井然有序。二條流水流過,分外澄明
(D)詩人初夏來到巴峽,黃鶯之聲傳達作者的鄉愁,但山水之趣稍解詩人的離愁別緒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285714
統計:A(0),B(2),C(0),D(5),E(0)

用户評論

【用戶】外星人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根據資料整理如下,如有錯誤,請各位高手不吝告知翻譯:拂曉時分直向巴峽而去,春日將盡使我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雞競相啼鳴。水邊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間橋上人如在樹梢走行。登上高處萬家井邑出現,眺望遠處閬白二流明瑩。人們都說著異鄉的方言,黃鶯卻啼著故里的聲音。幸賴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離鄉背井愁情。參考資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93%E8%A1%8C%E5%B7%B4%E5%B3%A1(A)旭日東昇,眾雞鳴唱,氤氤氲氲的江邊有一個女子在洗衣 →晴明(B)舟中行商,山上有橋,行人走在橋上,就如同行走在樹顛般 (C)詩人登高遠眺,看見良田萬頃,井然有序。二條流水流過,分外澄明→千家萬戶(D)詩人初夏來到巴峽,黃鶯之聲傳達作者的鄉愁,但山水之趣稍解詩人的離愁別緒→ 暮春

【用戶】王月侶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曉行巴峽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A)旭日東昇,眾雞鳴唱,氤氤氲氲的江邊有一個女子在洗衣 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B)舟中行商,山上有橋,行人走在橋上,就如同行走在樹顛般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因為這裡是水鄉,交通往來以舟船為工具,所以市集都在船上;由於是溪谷,所以山上有吊橋,吊橋高度可及樹梢,在樹林中若隱若現,這是非常有趣的描寫。(C)詩人登高遠眺,看見良田萬頃,井然有序。二條流水流過,分外澄明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此處所說的「萬井」、「二流」都是渝州附近的特色,「二流」很可能是指長江與嘉陵江,「萬井」的「井」,應是指巴蜀特有的「鹽井」。(D)詩人初夏來到巴峽,黃鶯之聲傳達作者的鄉愁,但山水之趣稍解...

【用戶】譚守甫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拂曉時分直向巴峽而去,春日將盡使我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雞競相啼鳴。水邊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間橋上人如在樹梢走行。登上高處萬家井邑出現,眺望遠處閬白二流明瑩。人們都說著異鄉的方言,黃鶯卻啼著故里的聲音。幸賴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離鄉背井愁情。此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這年春天,王維以侍御史知南選,到了荊州襄陽,後溯長江西上,此詩即為去巴峽途中所作。餘春、鶯為故國聲--點出季節為春天⑵際曉:猶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