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陎;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學為裘;       良冶之子,必學為箕;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節錄自《禮記〃學記》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佔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節錄自《韓愈〃進學解》
【題組】23. 下列有關〈進學之道〉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首先提出善學者能歸功於老師,不善學者卻埋怨老師
(B)善問者以攻堅木為喻,說明問學必頇由難而易,才能事半功倍
(C)善待問者以撞鐘為喻,說明答問者頇因勢冺導,使發問者能豁然了悟,通徹事理
(D)全文正反對比鮮明,引喻貼切得當。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