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0 「能用自己的步幅測出教室的長度,誤差小於十公分。」這是正確的行為目標敘寫方式,因為這段敘述符合奇伯樂 (R. J. Kibler) 所訂的那些要項?
(A)行為者、行為、結果、條件
(B)行為者、行為、結果、標準
(C)行為者、結果、條件、標準
(D)行為、結果、條件、標準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32394
統計:A(1),B(9),C(6),D(52),E(0)

用户評論

【用戶】鄭喵喵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能用自己的步幅(條件)測出(行為)

【用戶】踢公杯啊!!!!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修正樓上能用自己的步幅測出教室的長度(實際行為)測出教室長度(行為的結果)用自己的步幅測(條件)誤差小於10公分(標準)

【用戶】jacky13021302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自己不算行為者嗎?

【用戶】踢公杯啊!!!!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修正樓上能用自己的步幅測出教室的長度(實際行為)測出教室長度(行為的結果)用自己的步幅測(條件)誤差小於10公分(標準)

【用戶】皮諾丘(112初等已上榜)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此題為省略學生→對象(行為者)(學生)能用自己的步幅測出教室的長度,誤差小於十公分。行為目標的設計,則應包括下列五個要素:1.對象:敘述學習者的特徵,即達到預定學習行為的人,通常是指學生, 一般省略不寫2.行為:即 達到教學目標的具體學習行為,使用動作的敘述說明可觀察的行為→一定要有3.結果(內容):即學習行為的結果→一定要有4.情境:敘述學習進行時的情況或條件,即學習行為的情境或條件,可以省略5.標準:敘述評鑑學生成就的標準,即評量學習行為的結果,可以省略資料來源:https://ying016.pixnet.net/blog/post/27217621

【用戶】踢公杯啊!!!!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修正樓上能用自己的步幅測出教室的長度(實際行為)測出教室長度(行為的結果)用自己的步幅測(條件)誤差小於10公分(標準)

【用戶】皮諾丘(112初等已上榜)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此題為省略學生→對象(行為者)(學生)能用自己的步幅測出教室的長度,誤差小於十公分。行為目標的設計,則應包括下列五個要素:1.對象:敘述學習者的特徵,即達到預定學習行為的人,通常是指學生, 一般省略不寫2.行為:即 達到教學目標的具體學習行為,使用動作的敘述說明可觀察的行為→一定要有3.結果(內容):即學習行為的結果→一定要有4.情境:敘述學習進行時的情況或條件,即學習行為的情境或條件,可以省略5.標準:敘述評鑑學生成就的標準,即評量學習行為的結果,可以省略資料來源:https://ying016.pixnet.net/blog/post/2721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