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33. 將甲文、乙文、丙詩對讀,顯然乙文、丙詩對於甲文中夸父追日的詮釋方向類似。分析甲文中的內容,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乙文、丙詩的依據?
(A) 入日
(B) 未至,道渴而死
(C) 棄其杖,化為鄧林
(D) 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88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C) 棄其杖,化為鄧林→滋潤所持手杖,...

【用戶】Lawmal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不太理解乙文

【用戶】11235813wanj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乙文:「當一個人努力朝著大家都以為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前進,卻依舊 窮盡氣力試圖去嘗試、去追求,不輕易放棄。」的意思好像只有「未至,道渴而死」可以呼應,從頭到尾乙文似乎都沒有提到遺愛後人(棄杖化為鄧林),如果要說鄧林是作為夸父追逐落日的見證,也太牽強了,這題有老師可以解答一下,C選項究竟呼應了乙文的哪個部份嗎?

【用戶】蓉子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猜是不是因為只有C選項才有留下此人的物品和精神,可以供乙丙討論其他選項只有單純描述事件時間和飲水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