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有關倫理學與道德教育的陳述,下列何者正確?
(A)德行論只有儒家在提倡,西方並不認同
(B)效益論又稱為義務論,重視行為的動機而非結果
(C)柯柏格(L. Kohlberg)提出道德發展論,強調道德發展有其階段性
(D)義務論者主張,道德因文化或社會的不同而異,所以沒有普遍的道德標準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57996
統計:A(7),B(64),C(3193),D(69),E(0)

用户評論

【用戶】Yu-Heng Liao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德行論人物:亞里斯多德、柏拉圖主張:強調『實踐智慧』的養成、人必須知道如何判斷善惡。義務論(嚴格主義) 主內派人物:康德主張:強調行為的動機之純正(人要有內發的善意)、不重視行為結果。效益論(快樂主義、功利主義)人物:邊沁、伊必鳩魯  (主外派)主張:行為結果是好的,即是善;行為結果不好,即是惡。

【用戶】sword8158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義務論的普遍道德標準,應該是指這些顯見(prima facie)義務忠誠(或忠實):誠實、守承諾、履行契約。補償:為自己不公正的行為對別人做出補償。感恩:向別人表達感謝對自己的幫助。公正:防止分配上的不均,使人無法獲得應得的結果。慈善:幫助他人改善道德、智力和幸福的狀況。自我改善:必須增進自己的道德、智力和幸福。勿作惡(不害人):不傷害他人、防止對他人的傷害。

【用戶】黃郁修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個人解讀D選項,義務論強調行為動機,是主內派。道德教育的目的在培養道德自由意志,道德行為產成如內心良心的吶喊,一切又內而外產成的。沒有提及社會文化影響。故此選項不符合。此為個人淺見

【用戶】Shell Chang

【年級】小四上

【評論內容】(A)德行論人物:亞里斯多德、柏拉圖主張:強調『實踐智慧』的養成、人必須知道如何判斷善惡。        (B)動機論/義務論結果論/效益論別稱嚴格主義、主內派快樂主義、功利主義、主外派代表人物孟子、康德荀子、邊沁、彌爾、伊必鳩魯主張強調行為的動機之純正(人要有內發的善意)、不重視行為結果。行為結果是好的,即是善;行為結果不好,即是惡。道德判斷來源(D)內在動機行為結果道德訓練方法個人意志、品格賞罰方向由內而外由外而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