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詩、詞的句型在誦讀上有它一定的聲律節奏之美,與散文是不同的。下列詩句中,何者被稱為「以文為詩」?
(A)賈島〈南池〉:「秋聲依樹色,月影在蒲根。」
(B)李賀〈將進酒〉:「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C)韓愈〈南山詩〉:「或連若相從,或蹙若相鬥。」
(D)孟郊〈送青陽上人遊越〉:「時看鏡中月,獨向衣上落。」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01128
統計:A(94),B(326),C(746),D(7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賦」的發展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宋詩特色分述如下:1 理重於情  宋代理學興起,連詩歌創作亦不免有表現哲理或個人體悟的傾向。歐、王、蘇、黃等文壇之輩,也有時流於理重於情,那些理學家者流,甚至言理不言情。在抒情造境上,實在遠遜於唐。明陳子龍便曾據此批評「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2 講究詩法  自黃庭堅崛起,至南宋淪亡,前後約二百年間,幾乎為江西詩派主導。黃庭堅致力於研究歷代詩作,歸納整理,再獨創所謂奪胎法、換骨法及拗體。拗體又分單拗、雙拗及吳體三格。南宋嚴羽雖然反對江西詩派,仍然講究詩法,著有滄浪詩話。分詩辨、詩體、詩法、詩評、詩證五門。其他詩人亦多有類似詩法原則。3 以文為詩  受古文運動影響,歐陽修學習韓愈以文為詩之法,打破詩...

【用戶】Chen-Sz-Yu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該怎麼判斷呢?

【用戶】感謝阿 107新北小教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韓愈提倡「以文為詩」唐代為「以詩為詩」蘇軾提倡「以詩為詞」

【用戶】廖郁婕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運用『或』、『若』、『相』等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