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云。(陸機《文賦》並序)
【題組】由本文可知,作者提筆為文最擔心的問題是甚麼?
(A)妍蚩好惡,可得而言
(B)意不稱物,文不逮意
(C)非知之難,能之難
(D)操斧伐柯,取則不遠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93957
統計:A(18),B(356),C(60),D(21),E(0)

用户評論

【用戶】張紘賓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我每次閱讀那些有才氣作家的作品,對他們創作時的心思自己都有體會。誠然,作家行文變化無窮,但文章的美醜,好壞還是可以分辨並加以評論的。每當自己寫作時,尤其能體會到別人寫作的甘苦。作者經常感到苦惱的是,意念有能下確反映事物,語言不能完全表達思想。大概這個問題,不是難以認識,而是難以解決。因此作《文賦》借評前人的優秀作品,闡述怎樣寫有利,怎樣寫有害的道理。或許可以說,前人的優秀之作,已把為文的奧妙委婉曲折地體現了出來。至於前人的寫作決竅,則如同比著斧子做斧柄,雖然樣式就在眼前,但那得心應手的熟練技巧,卻難以用語言表達詳盡,大凡能用語言說明的我都在這篇《文賦》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