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下列南宋時代學派與人物的配對,何者正確?
(A)閩學派 陸九淵
(B) 江西派 王守仁
(C) 白沙學派 陳獻章
(D) 姚江學派 王夫之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03846
統計:A(42),B(77),C(168),D(66),E(0)

用户評論

【用戶】又子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象山學派:陸九淵學者稱為象山先生,他幼聞人誦程頤之言,即懷疑其與孔孟不符。他以為學務求本原,不宜為章句訓詁。窮理不須向外界事物去求,認為這個理,不是離心而獨立,不是存於外界事物之中,而是充滿於人心。做學問的功夫,只是除去此心的物欲之蔽,而恢復其本體,發明其本心,則充塞天地間的真理,全在心中。故吾心即道,道外無事。以為心即理,理即心,「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是理」,因此「我雖不認一字,亦可還我堂堂地作個人。」世稱象山學派,明王守仁宗之。 (B) 陽明學派(姚江學派)—心即理(C)白沙學派 陳獻章(白沙先生) 認為理是宇宙根源,主「靜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

【用戶】黃嘉偉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 D )王夫之 - 船山先生- 船山學派

【用戶】曾顯智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白沙學派:陳獻章

【用戶】又子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象山學派:陸九淵學者稱為象山先生,他幼聞人誦程頤之言,即懷疑其與孔孟不符。他以為學務求本原,不宜為章句訓詁。窮理不須向外界事物去求,認為這個理,不是離心而獨立,不是存於外界事物之中,而是充滿於人心。做學問的功夫,只是除去此心的物欲之蔽,而恢復其本體,發明其本心,則充塞天地間的真理,全在心中。.....

【用戶】黃嘉偉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 D )王夫之 - 船山先生- 船山學派

【用戶】曾顯智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白沙學派:陳獻章

【用戶】黃嘉偉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 D )王夫之 - 船山先生- 船山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