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歎,遂為作敘。於是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衽讚述焉。」此段文字中,左思(左太沖)之作為類似時人:
(A)功成名就後謙沖自牧
(B)良好製品請名人代言
(C)遭受非議而灰心喪志
(D)虛情假意且表裡不一。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2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Sonia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譏訾:嘲諷。皇甫謐:西晉時文學家。先相非貳者:指先前非議的人。斂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左太沖(名思)創作《三都賦》,剛完稿,當時的人交相譏諷,左思心裡很不愉快。後來他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張公(即張華,西晉文學家)看,張華感嘆說:“這篇賦完全可以和班周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媲美啊!可是您的文章還沒有被世人推重,應該先得到著名文人的嘉許推薦,才能流行於世。”於是,左思就去向皇甫謐(魏晉間文史學家)徵詢求教。皇甫謐看了他寫的賦後,十分嘆賞,就為他的賦寫了序。這樣,先前那些鄙薄非議《三都賦》的人,沒有一個不對左思讚美稱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