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在有目的之情境中,別人對自己所期望者,常常在自己以後的行為結果中應驗。這是下列何種心理現象?
(A)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B)霍桑效應(Hawthron effect)
(C)月暈效應(halo effect)
(D)約翰亨利效應(John Henry effect)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83412
統計:A(4660),B(251),C(98),D(48),E(0)

用户評論

【用戶】Riddy Wang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畢馬龍效應(Pygmalioneffect) :一個人假若得到適當的鼓勵和認同,平庸的人也可以有突出的成就。但如果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會失敗,通常結果就真的會失敗。(B)霍桑效應(Hawthroneffect) :當被受試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也就是當實驗組之受試者的行為是受到本身參與研究的知覺所影響,而非受到實驗處理所影響的現象,就被稱為霍桑效應(C)月暈效應(haloeffect) :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是在人際交往中對一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因對他的某一方面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D)約翰亨利效應(JohnHenry effect):當控制組的受試者,感受到他們處在和實驗組競賽的情況下,為了不甘示弱,...

【用戶】嘉佳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B)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係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在1927年1932年間,位於美國芝加哥的西方電氣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霍桑廠(Hawthorne Plant)進行了一系列工作條件與生產力的關係研究。最開始的研究是探討不同照明度對工作表現的影響,研究者發現工人的生產力隨著照明強度的增強而提高;可是當照明的強度逐次減弱時,工人的生產力仍然提高。這使得早先所假設的照明度對績效有影響顯得不具決定性,甚至關聯性不大,反而是研究進行時的各種實驗處理對生產效率都有促進作用,後續研究證實受試者對於新的實驗處理會產生正向反應,即行為的改變是由於環境改變(研究者的出現),而非由於實驗變項操弄...

【用戶】Riddy Wang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一個人假若得到適當的鼓勵和認同,平庸的人也可以有突出的成就。但如果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會失敗,通常結果就真的會失敗。(B)霍桑效應(Hawthron effect) :當被受試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也就是當實驗組之受試者的行為是受到本身參與研究的知覺所影響,而非受到實驗處理所影響的現象,就被稱為霍桑效應(C)月暈效應(halo effect) :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是在人際交往中對一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因對他的某一方面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看完整詳解

【用戶】嘉佳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B)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係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在1927年1932年間,位於美國芝加哥的西方電氣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霍桑廠(Hawthorne Plant)進行了一系列工作條件與生產力的關係研究。最開始的研究是探討不同照明度對工作表現的影響,研究者發現工人的生產力隨著照明強度的增強而提高;可是當照明的強度逐次減弱時,工人的生產力仍然提高。這使得早先所假設的照明度對績效有影響顯得不具決定性,甚至關聯性不大,反而是研究進行時的各種實驗處理對生產效率都有促進作用,後續研究證實受試者對於新的實驗處理會產生正向反應,即行為的改變是由於環境改變(研究者的出現),而非由於實驗變項操弄...

【用戶】嘉佳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B)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係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在1927年1932年間,位於美國芝加哥的西方電氣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霍桑廠(Hawthorne Plant)進行了一系列工作條件與生產力的關係研究。最開始的研究是探討不同照明度對工作表現的影響,研究者發現工人的生產力隨著照明強度的增強而提高;可是當照明的強度逐次減弱時,工人的生產力仍然提高。這使得早先所假設的照明度對績效有影響顯得不具決定性,甚至關聯性不大,反而是研究進行時的各種實驗處理對生產效率都有促進作用,後續研究證實受試者對於新的實驗處理會產生正向反應,即行為的改變是由於環境改變(研究者的出現),而非由於實驗變項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