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6. 中國的書法,歷經朝代的演變,而產生不同形式的字體,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行書」重視上下字間相連的筆意,書體自由,講究點畫、結構和墨色的變化,筆勢與字形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比草書端莊,近於楷書
(B)金文是目前我們所看到時代最早且合乎「六書」的字體
(C)籀文(小篆)相傳為周宣王時史籀所作,雄勁挺拔
(D)隸書上承籀文而加以改變,線條圓轉曲折,富有藝術美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86546
統計:A(990),B(52),C(68),D(142),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籀文,又稱大篆,傳說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造,春秋時期已在秦國流行。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製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李斯將小篆的形體的開體與寫法制定以後,為了推廣到全國,李斯、趙高、胡毋敬等人編寫用標準字體──小篆來書寫的的識字課本,比較著名的是《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等,成為了兒童的啟蒙教材。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作為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