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16.以下關於〈燭之武退秦師〉、〈諫逐客書〉、〈與陳伯之書〉三篇文章的比較,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三篇文章均可見於《昭明文選》一書
(B)〈諫逐客書〉及〈與陳伯之書〉同屬於人臣上書的奏議類古文
(C)〈燭之武退秦師〉善用外交辭令折衝樽俎,〈諫逐客書〉援引史實印證客卿有功於秦
(D)〈諫逐客書〉辭彩富麗、氣勢奔放,有「駢文初祖」之稱;〈與陳伯之書〉對偶工整、音韻和諧,表現駢文特色
(E)燭之武以秦、晉之間的「利害」為遊說主軸、李斯以「跨海內、制諸侯」的角度打動秦始皇,丘遲則以「民族大義」成功勸服陳伯之歸降。

參考答案

答案:C,D
難度:非常困難0.154762
統計:A(16),B(24),C(60),D(43),E(44)

用户評論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與陳伯之書>  陳伯之,睢陵(今江蘇睢寧)人。梁時為江州刺史,封豐城縣公。梁天監元年(502)率部投降北魏,為平南將軍,都督淮南諸軍事。天監四年(505),梁武帝命臨川王蕭宏率軍北征,陳伯之領兵對抗。蕭宏命記室丘遲作此書私勸陳伯之歸降。這封信從南北戰場的形勢,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個人的前途和他目前危險處境等方面著筆,不僅有曉以利害和大義的正面勸告,更以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濃郁的鄉情引動對方的故國之思,文辭委曲婉轉,聲情並茂。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已成為描寫江南景色的名句。史載陳伯之于第二年三月在壽陽(今安徽壽縣附近)率八千士兵降梁。http://chincenter.fg.tp.edu.tw/~learning/classical-03.php?id=146

【用戶】107考上正式老師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A)選項部分〈燭之武退秦師〉出處為《左傳》〈諫逐客書〉出處為 《史記‧李斯列傳》〈與陳伯之書〉出處為《昭明文選》

【用戶】Chih Ming Ch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昭明文選卷三十九有  上書秦始皇內容即為 李斯 諫逐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