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下列教育政策或措施,何者不是「文化霸權」之現象?
(A)學校本位課程之設計與實施
(B)國編版的教科書政策
(C)對私人興學或母語教育的限制
(D)全面同化的民族精神教育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14611
統計:A(19173),B(376),C(665),D(749),E(0)

用户評論

【用戶】王奕笙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文化霸權」的概念是藉由社會主流文化中暗藏的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統治階級能夠達到塑造社會大眾價值觀的目的,此種文化所形成的影響力或是宰制力遠超過武力的直接壓迫。因此有別於傳統馬克思主義學者相信經濟力量關係決定上層建築,葛蘭西認為統治團體能支配被統治團體所憑藉的力量,不僅只是經濟與物質的層面,更需足以左右個人行為的文化思維層面。

【用戶】范君子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葛蘭西針對馬克思主要強調社會經濟結構,而對思想文化等上層建築的影響以及個人的主動性較不重視的情形加以修正。他提出的文化霸權理論,指出了一個政權的維持,是需要政治的強制力加上霸權文化的力量配合,而後者來自於在市民社會的配合之下,以包括如教育、大眾傳播媒體等對於大眾的潛移默化,造成了工人階級的虛假意識,使此一霸權得以維持。在所謂先進工業化國家中,文化霸權的力量尤其隱密而強大。因此,要霸權有所轉變,必須由知識分子先以所謂的「陣地戰」進行長期準備,與社會上的許多集團合作以及並逐漸促使其意識形態的轉化,取得了此一基礎之後,方能進一步使霸權轉移。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9%9C%B8%E6%AC%8A

【用戶】阮靈箴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學校本位課程之設計與實施"可以彰顯各個學校的文化特色,因此不是文化霸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