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2.當學習者對於自己的求知方法和歷程能加以體會和覺察時,此種現象稱為
(A)自我效能
(B)後設認知
(C)後設評鑑
(D)自我增強。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71841
統計:A(43),B(2623),C(26),D(7),E(0)

用户評論

【用戶】Aboo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後設認知」乃是指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歷程,能夠進行自我監控、評鑑、支配等,同時能針對目標自我調整,以達成或駕馭更高一層的知識。

【用戶】Aboo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行為不僅受行為結果的影響,而且受通過人的認知形成的對自我行為能力與行為結果的期望的影響[2]。他發現,即使個體知道某種行為會導致何種結果,但也不一定去從事這種行為或開展某項活動,而是首先要推測一下自己行不行?有沒有實施這一行為的能力與信心?這種推測和估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現。所以,人的行為既受結果期望的影響,更受自我效能期望的左右,自我效能是人類行為的決定性因素。通過區別效能期望和結果期望,班杜拉創造了自我效能概念。結果期望,屬於傳統期望的概念範疇,是人們對自己的某一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結果的推測;而效能期望則是個體對自己實施某一行為的能力的主觀判斷,即對自身行為能力的推測

【用戶】王姿乃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原本題目:42.當學習者對於自己的求知方法和歷程能加以體會和覺察時,此種現象稱為(A)自我效能 (B)後設認知 (C)後設評鑑 (D)自我增強。修改成為42.當學習者對於自己的求知方法和歷程能加以體會和覺察時,此種現象稱為(A)自我效能 (B)後設認知 (C)後設評鑑 (D)自我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