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9. 丁老師著眼於教改下教師須充實課程的選擇與組織的素養,於是參照知識社會學對於教與學的觀點。以下對於知識社會學的敘述,何者正確?
(A)源自於觀念分析哲學
(B)主張知識具有事實客觀的普效性
(C)強調學校課程的安排與組織反映了社會階層化
(D)柏恩斯坦(B.Berstein)認為聚集型(collectioncode)課程旨在消弭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27044
統計:A(288),B(687),C(1296),D(188),E(0)

用户評論

【用戶】考上了!!感謝阿!!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源於 胡塞爾 Husserl、蕭滋 Schutz,屬現象學(B)知識是社會建構的,反映社會階層化的權力關係(D)伯恩斯坦 統整型符碼 弱分類弱架構 才是消弭的概念

【用戶】107正取二謝謝阿!!就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柏恩斯坦:教育符碼論提出分類和架構分析社會與教育現象背後所蘊含的權力分配與社會控制原則分類(classification):學科間的關係→學科的界線分明程度架構(framing):教學的關係→教師課程的掌握力

【用戶】Yvonne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定義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去探究學校課程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的一門學問。詳細來說,教育知識社會學在於分析課程中,知識的選擇、組織、評鑑等現象,以及權力結構對於這些現象的影響。因為知識與可成通常密不可分,所以部分學者將教育知識社會學稱為社育課程社會學。 歷史知識社會學一詞於1924年由社會學家謝勒(M.nScheler)所提出,並經其他社會學者闡述與傳遞之後,慢慢成為社會學中的一支,並漸受到重視,間接影響教育知識社會學的產生。教育知識社會學源自於1960年代新興的教育社會學觀,新興的教育社會學不同於傳統教育社會學,前者以社會學為起點使用社會學的研究發現來詮釋與解決教育問題,後者以教育學為出發點透過教育...

【用戶】努力再努力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A 源於現象社會學B 研究者的「主觀意識」D 統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