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數學領域教師計畫採用「泰勒法則」(Tyler’s Rationale)設計下學年的課程,則他們可以先不考慮下列哪一項?(A)學校應達成的教育目的 (B)學習經驗的選擇 (C)學習經驗的組織 (D)課程

【評論內容】

目標 選經 組經 評鑑

(口訣:國民小公主泰勒絲的目標就是選上球經,組成一個球經團,去評鑑各支籃球隊)

【評論主題】31.講求「直觀本質」,所以對事物要「存而不論」的是(A)存在主義(B)現象學(C)觀念主義(D)唯實主義。

【評論內容】胡賽爾提出現象學的核心,「放入括弧,存而...

【評論主題】31.講求「直觀本質」,所以對事物要「存而不論」的是(A)存在主義(B)現象學(C)觀念主義(D)唯實主義。

【評論內容】胡賽爾提出現象學的核心,「放入括弧,存而...

【評論主題】題組(一):請依下文的描述,回答第 20-24 題。【題組】20.老師在行為處理計畫上決定跟陳大雄約定,若他在未來兩週內,每天每節課平均離開座位在 4 次以下,他可以利用隔天中午午休前往活動中心打籃球

【評論內容】

轉自:http://chianne.pixnet.net/blog/post/192363518-區別性增強-white-book重點整理

非常感謝筆者,當中有很詳細的解釋喔!

DRI/DRA使用準則

(一)選擇所謂的不相容行為或替代行為,應注意以下事項:

      1.是學習者已經具備的行為

      2.該行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須與問題行為相等或是更少

      3.介入過程中,目標行為將獲得充分的增強機會

      4.在自然環境中此一行為仍會持續的被增強

(二)選擇有利且能持續給予的增強物

(三)立即且持續增強不相容/替代的行為

(四)問題行為不給增強

DRI 和DRA 具有雙重效果:減少問題行為+增加可接受行為

區別性增強其他行為(DRO)在某個特定時段或某個特定時間點沒有出現問題行為,給予增強

獲得增強...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D)

戴維 麥克利蘭:需求理論

記憶方式.....

麥特戴蒙的需求:雖然親和力十足,但仍沒有權利獲得成就(畢竟還沒得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B)

口訣:易牙居生下關雲長

ERG 生存 關係 成長

【評論主題】11.提出Z理論(A)馬士婁Maslow(B)麥理格McGregor(C)麥哥里Megley(D)費德勒Fiedler----p.39

【評論內容】

18.教育行政組織管理論學者麥里格(D.McGregor)把科學管理時期的人性視為「性惡論」的主張,歸屬於下列何種理論? 

(A)XYZ理論(B)X理論(C)Y理論(D)Z理論

Ans. B

【評論主題】11.提出Z理論(A)馬士婁Maslow(B)麥理格McGregor(C)麥哥里Megley(D)費德勒Fiedler----p.39

【評論內容】

麥溝理你(台語:別再理你)

麥哥里Z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1.科學管理之父:泰勒 Frederick Taylor

2.現代管理理論之父、行政歷程之父:費堯

3.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 杜拉克

4.美國公共行政之父:古德諾

5.品質管理之父:戴明

6.中國行政學之父:張金鑑

轉自: /forum_topic.php?id=18898&offset=#ixzz4e2HitWzD

【評論主題】44. 教育部在「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手冊」中,提出「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的分組合作學習策略,適用於以下何種情境?(A)強調學習者經驗、觀點或想法的交流(B)強調學習者探究特定主題(C)協助學

【評論內容】

記下來!

精熟:學徒 相互 站著(stad/stand) 拼兩塊拼圖

(認知學徒制、相互教學法、stad、拼圖法二代)

探究:佐藤 有 共同 的 問題 團體

(學習共同體、共同學習法、問題本位學習、團體探究法)

粉想討論:第一次 玩 配對 拼圖 需要 66人 腦力激盪

(配對學習、拼圖法一代、六六討論法、腦力激盪)

【評論主題】37.學習障礙學生之敘述,下列哪一項與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及事實最不符合?(A)大多數學生具有明顯的個體內在差異 (B)大多數學生具有知動困難 (C)佔目前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的大多數(D)在學前階段,大

【評論內容】學習障礙的特徵

文/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籌備會

學齡前

  學習障礙兒童在上學前可能會出現下列生理上和行為上的特徵:

生理上的特徵

  例如:動作協調差、精細動作不良、語言發展較慢、視或聽覺區辨力差等﹍﹍。

行為上的特徵

  例如:易挫折、不易專心、衝動、學習意願不高、不易與同年齡的孩子交往等﹍。

**以上問題可能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也有可能隨著年齡的成長而好轉,但是到了學齡階段障礙會轉換成其他學習上的異常現象表現出來。

學齡階段  學習障礙兒童在上小學之後,學習異常現象便漸漸明顯的呈現出來,他們的困難可能有學業和行為兩方面

【評論主題】57. 利用社會性故事引導學生了解行為和後果的關係,並學習增加行為反應策略,並學習如何權衡後決定採取的策略(做抉擇),這種策略是基於哪一種理論的?(A)行為學派 (B)人本理論 (C)心理教育理論 (

【評論內容】

考古題!!

利用社會性故事實施社會技巧的訓練,主要是採用下列哪一種課程取向? (A)發展取向(B)行為取向(C)功能取向(D)認知取向

教檢(教師檢定)◆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 (身心障礙組)- 97 年 - 97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身心障礙組)#2039

【評論主題】32. 下列何者是在分組合作學習中,用以協助學生精熟課程內容的教學策略?(A)配對學習(pair-learning) (B)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C)六六討論(Phillip 66) (D)

【評論內容】

記下來!

精熟:學徒 相互 站著(stad/stand) 拼兩塊拼圖

(認知學徒制、相互教學法、stad、拼圖法二代)

探究:佐藤 有 共同 的 問題 團體

(學習共同體、共同學習法、問題本位學習、團體探究法)

粉想討論:第一次 玩 配對 拼圖 需要 66人 腦力激盪

(配對學習、拼圖法一代、六六討論法、腦力激盪)

【評論主題】一、食用作物包含那幾類?並各舉二例。(25 分)

【評論內容】

轉自:Yuting Sun

◎核心反應訓練(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

是由Dr. Koegel等人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發展出的介入療法,

核心反應訓練在先前稱為自然語言範例 (Natural Language Paradigm/NLP),

早在1970年代就有。

這是基於應用行為分析原則所發展出的行為介入法。

什麼是核心反應訓練

核心反應訓練著重於核心行為,

這些行為對廣泛的行為具有影響力,

用以教導語言、減少干擾或自我刺激的行為,

同時增進社交、溝通和學業技巧。

最主要的核心行為是動機和主動與人溝通。

核心反應訓練的目的在於正向改變核心行為,

進而增進溝通技巧、遊戲技能、社交行為以及孩子自我監控的能力。

不同於單一嘗試教學(Discrete Trial Teaching/DTT)是依循事先建立好...

【評論主題】57. 利用社會性故事引導學生了解行為和後果的關係,並學習增加行為反應策略,並學習如何權衡後決定採取的策略(做抉擇),這種策略是基於哪一種理論的?(A)行為學派 (B)人本理論 (C)心理教育理論 (

【評論內容】

考古題!!

利用社會性故事實施社會技巧的訓練,主要是採用下列哪一種課程取向? (A)發展取向(B)行為取向(C)功能取向(D)認知取向

教檢(教師檢定)◆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 (身心障礙組)- 97 年 - 97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身心障礙組)#2039

【評論主題】32. 下列何者是在分組合作學習中,用以協助學生精熟課程內容的教學策略?(A)配對學習(pair-learning) (B)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C)六六討論(Phillip 66) (D)

【評論內容】

記下來!

精熟:學徒 相互 站著(stad/stand) 拼兩塊拼圖

(認知學徒制、相互教學法、stad、拼圖法二代)

探究:佐藤 有 共同 的 問題 團體

(學習共同體、共同學習法、問題本位學習、團體探究法)

粉想討論:第一次 玩 配對 拼圖 需要 66人 腦力激盪

(配對學習、拼圖法一代、六六討論法、腦力激盪)

【評論主題】一、食用作物包含那幾類?並各舉二例。(25 分)

【評論內容】

轉自:Yuting Sun

◎核心反應訓練(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

是由Dr. Koegel等人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發展出的介入療法,

核心反應訓練在先前稱為自然語言範例 (Natural Language Paradigm/NLP),

早在1970年代就有。

這是基於應用行為分析原則所發展出的行為介入法。

什麼是核心反應訓練

核心反應訓練著重於核心行為,

這些行為對廣泛的行為具有影響力,

用以教導語言、減少干擾或自我刺激的行為,

同時增進社交、溝通和學業技巧。

最主要的核心行為是動機和主動與人溝通。

核心反應訓練的目的在於正向改變核心行為,

進而增進溝通技巧、遊戲技能、社交行為以及孩子自我監控的能力。

不同於單一嘗試教學(Discrete Trial Teaching/DTT)是依循事先建立好...

【評論主題】22. 資優班林老師運用三合充實模式來提供資優教育,他對學生進行一些技巧訓練,包含高層思考、學習技巧、溝通技巧和研究技巧等,這是該模式何種類型的充實活動?(A) 個別及小組探究真正的問題 (B) 團體

【評論內容】

題目:

他對學生進行一些技巧訓練,包含1.(高層思考)、2.(學習技巧)、3.(溝通技巧)和4.(研究技巧)等

第二類重點是the ways to learn,

第三類是使用這些技巧去解決(高層次)問題

【評論主題】22. 資優班林老師運用三合充實模式來提供資優教育,他對學生進行一些技巧訓練,包含高層思考、學習技巧、溝通技巧和研究技巧等,這是該模式何種類型的充實活動?(A) 個別及小組探究真正的問題 (B) 團體

【評論內容】

Renzulli 三合充實模式

Renzulli(1977 )三合充實模式主張資優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資賦優異的行為,

運用適當的探究方法,真正研討實際問題。

此充實模式主要在配合不同的學習經驗的資優生,為其不同需要而設計。

 

一、第一類型活動( Type I )︰一般試探性活動

(強調試探興趣及加廣性質充實課程)

其目的為︰ 1. 擴充學生知識領域與生活經驗 2. 試探並培養學生從事高層次研究的興趣 3. 做為教師安排認知與研究方法訓練的基礎二、第二類型活動( Type II )︰團體訓練活動

(強調認知、情意與研究方法訓練)

目的為︰ 1. 發展創造思考、解決問題、感覺、欣賞與評價等能力 2. 發展如何去學( learning how-to-learn )的技能,如筆記、晤談、分類與分...

【評論主題】3. 下列有關 Aristotle 教育主張的說明何者正確?(A)建立屬於成人教育或高等教育形式的學院(Academy)(B)主張「植物性-動物性-人性」之人類心性三分(C)重視法律知識或辯論技巧的教

【評論內容】

(A) Academy 柏拉圖

(B) 植物性靈魂追求攝取營養的生命。 

      動物性靈魂追求感官與感覺的生命。

      人性則追求以理性作思考與判斷的目的。

(C) 羅馬時期:教育的目的在培養「雄辯家」,能言善辯、了解政治知識法律的人 ex. 西賽羅

(D) 亞里斯多德唯實主義,重感官。

【評論主題】14.以下有關融合教育之敘述何者有誤? (A)特殊教育明訂相關服務措施之提供應符合融合之精神。 (B)融合教育須由普通教師、特殊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協同合作。 (C)融合教育以生態評量為核心觀點。 (D

【評論內容】

(C)下列哪一項目與「融合教育」比較無關?    (A) 重度障礙學生    (B) 特教法    (C) 生態評量    (D) 去機構化運動

【評論主題】2.王同學患有自閉症較難對其他同學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思考,請問跟下列哪一種理論缺陷有關?(A)中樞統合理論(central coherence) (B)執行功能理論(executive function

【評論內容】

(A)中樞統合理論:探討感官訊息的處理,如記憶、組織新的訊息、儲存新的訊息。

(B)執行功能:指的則是高層複雜的問題解決歷程,如遇到問題時如何提取這個訊息。

(C)心智理論:推理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例如:他人的意圖、信念、慾望等),約有80%的自閉症兒童無法正確的預測他人的信念,即使大多數智能障礙及心智年齡較低的正常族群在協助下可以完成此任務。

(D)情緒知覺:自閉症兒童在處理情緒線索方面出現問題,但許多最近的研究中提到,情緒知覺障礙並非自閉症的特殊問題,而只是語言心智年齡的功能之一。

【評論主題】題組(一):請依下文的描述,回答第 20-24 題。【題組】20.老師在行為處理計畫上決定跟陳大雄約定,若他在未來兩週內,每天每節課平均離開座位在 4 次以下,他可以利用隔天中午午休前往活動中心打籃球

【評論內容】

轉自:http://chianne.pixnet.net/blog/post/192363518-區別性增強-white-book重點整理

非常感謝筆者,當中有很詳細的解釋喔!

DRI/DRA使用準則

(一)選擇所謂的不相容行為或替代行為,應注意以下事項:

      1.是學習者已經具備的行為

      2.該行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須與問題行為相等或是更少

      3.介入過程中,目標行為將獲得充分的增強機會

      4.在自然環境中此一行為仍會持續的被增強

(二)選擇有利且能持續給予的增強物

(三)立即且持續增強不相容/替代的行為

(四)問題行為不給增強

DRI 和DRA 具有雙重效果:減少問題行為+增加可接受行為

區別性增強其他行為(DRO)在某個特定時段或某個特定時間點沒有出現問題行為,給予增強

獲得增強...

【評論主題】題組(二):請依下文的描述,回答第 25-30 題。【題組】25.依據新北市的規定,4 名學生所需繳交的學雜費金額依多至少排列:(A) 王小平、林群、廖佳佳、江娟娟(B) 林群、王小平、江娟娟、廖佳佳

【評論內容】

條件:身心障礙學生或身心障礙人士子女,其最近一年度家庭所得總額未超過新臺幣220萬元。

(王小平不減免)

身心障礙程度屬極重度及重度者:免除全部就學費用。

身心障礙程度屬中度者:減免70%就學費用。(廖佳佳)

身心障礙程度屬輕度者:減免40%就學費用。

持有鑑定證明而未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減免40%就學費用。

請問林群有鑑定證明嗎?

---------------------------------------------------------------------------

低收入戶學生:免除全部學雜費。(江娟娟)

中低收入戶學生:減免學雜費60%。

【評論主題】題組(二):請依下文的描述,回答第 25-30 題。【題組】25.依據新北市的規定,4 名學生所需繳交的學雜費金額依多至少排列:(A) 王小平、林群、廖佳佳、江娟娟(B) 林群、王小平、江娟娟、廖佳佳

【評論內容】

條件:身心障礙學生或身心障礙人士子女,其最近一年度家庭所得總額未超過新臺幣220萬元。

(王小平不減免)

身心障礙程度屬極重度及重度者:免除全部就學費用。

身心障礙程度屬中度者:減免70%就學費用。(廖佳佳)

身心障礙程度屬輕度者:減免40%就學費用。

持有鑑定證明而未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減免40%就學費用。

請問林群有鑑定證明嗎?

---------------------------------------------------------------------------

低收入戶學生:免除全部學雜費。(江娟娟)

中低收入戶學生:減免學雜費60%。

【評論主題】80. 依性別平等教育法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其任務為下列何者?(A)協調及整合相關資源,協助並補助地方主管機關及所主管學校、社教機構落實性別平等教育之實施與發展(B)規

【評論內容】

第 4 條中央主管機關應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其任務如下:一、研擬全國性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法規、政策及年度實施計畫。(A)二、協調及整合相關資源,協助並補助地方主管機關及所主管學校、社教機構落實性別平等教育之實施與發展。(C)三、督導考核地方主管機關及所主管學校、社教機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工作之實施。四、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之課程、教學、評量與相關問題之研究與發展。五、規劃及辦理性別平等教育人員之培訓。六、提供性別平等教育相關事項之諮詢服務及調查、處理與本法有關之案件。七、推動全國性有關性別平等之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八、其他關於全國性之性別平等教育事務。

第 5 條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應設性別平等教育委...

【評論主題】69. 下列何者不是「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所強調之主要向度?(A)利他行為 (B)謙恭有禮(C)運動家精神 (D)自我負責

【評論內容】

轉自:吳小華

Organ把組織公民行為分為五個向度,分別是利他行為(altruism) 、自主意識(conscientiousness)、運動家精神(sportsmanship)、禮貌周到(courtesy)、以及公民道德(civic virtue)等。

利他行為是指員工願意花時間主動幫助同事完成任務。自主意識是指員工的表現超過組織的基本要求標準,他能夠儘早規劃自己的工作計畫以及設定完成工作的時間。運動家精神是指在不理想的環境中,仍然克盡職責,不抱怨環境不佳,不將離職掛在口邊,仍然盡忠職守。禮貌周到是指在工作上,個人在行動或決策之前,會先去徵詢他人的意見,或是遇到重大決策改變,會先知會上司。公民道德是指員工關心組織,改善服務品質,只要是對於組織或大眾有利的行為,就會去做。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Tics是妥瑞氏症的主要特徵,

所謂tics指的是一種間歇性出現的小動作或發聲,

通常出現的很突然而短暫,沒有一定的節律性。

tics雖然是不自主的,但仍能被短暫地自主抑制。

不過tics並非是妥瑞的專屬特徵,也有其他疾患有tics,

最常見的就是短暫性抽動疾患(provisional tic disorder),

過去稱為兒童時期短暫地間歇性抽動(transient tic of childhood),

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年。

【評論主題】31. 有關美國二十世紀 30 年代的「八年研究」(Eight-Year Study)課程實驗方案之敘述,何者有誤?(A)屬於精粹主義教育革新試驗(B)旨在探討高中生升大學的入學條件(C)採用泰勒(R

【評論內容】

轉自:想吃營養午餐

Tyler的八年研究評鑑模式:『目標導向模式』

1933年至1941年泰勒參與「進步主義教育學會」(PEA)的「八年研究」,

泰勒正式提出「評鑑」的概念。

泰勒不僅從這次的課程發展經驗中獲得「教師研習」與「學校本位課程」的概念,

並且也獲得教育界的肯定與推崇。

【評論主題】29. 丁老師著眼於教改下教師須充實課程的選擇與組織的素養,於是參照知識社會學對於教與學的觀點。以下對於知識社會學的敘述,何者正確?(A)源自於觀念分析哲學(B)主張知識具有事實客觀的普效性(C)強調

【評論內容】

(A)源於 胡塞爾 Husserl、蕭滋 Schutz,屬現象學

(B)知識是社會建構的,反映社會階層化的權力關係

(D)伯恩斯坦 統整型符碼 弱分類弱架構 才是消弭的概念

【評論主題】22. 洪老師認為合理的師生互動應接近理想的溝通情境,亦即言說內容應可理解、態度是真誠及方式讓聽者覺得適當,其理念較接近下列哪一位學者的主張?(A)斯金納(B.F.Skinner) (B)培根(F.B

【評論內容】

哈伯馬斯

認為任何言辭行動都預設了四項有效性聲稱 (validity claim):

溝通四原則

(1)可理解聲稱(comprehensibility claim):言辭意義是可以理解的。

(2)正當聲稱(rightnedd claim):言詞行動是正當得體的。 

(3)真誠聲稱(truthfulness claim):說話者命題意向是真誠的。

(4)真實聲稱(truth claim):命題內容是真實的。

【評論主題】13. 史克北(M. Skilbeck)模式是課程發展模式中的哪一種模式?(A)過程模式 (B)目標模式 (C)情境模式 (D)工學模式

【評論內容】

情境模式的課程設計:史克北

課程設計與發展置於社會文化架構中,

學校教師藉由提供學生瞭解社會文化價值、

詮釋架構和符號系統的機會,

改良及轉變其經驗。

構成要素

1分析情境2擬定目標3設計教與學的課程方案4詮釋及實施課程方案5評估及評鑑。

【評論主題】9. 巴比特(F. Bobbitt)主張課程設計的起點是:(A)生活活動 (B)學科 (C)興趣 (D)目標

【評論內容】

轉自:Chang Chao Sheng 

巴比特(Bobbitt)在1918年出版的「課程」一書,

可說是第一部有系統地專門討論課程設計的著作,他提供了課程研究的科學方法。

巴比特所提出的課程理論,是以生產為中心,以社會為導向,採用「活動分析法」編製課程。

其起點為人生的所有活動,其座右銘為「效率」,而課程目標則是可藉科學方法加以發現的,

只要逐步分析人生活動至最小行為單位,目標即顯現(黃政傑,民71)。

巴比特在「如何編製課程」一書中說:

「教育基本上是為了成人生活,而非為了兒童生活。

教育的基本責任是在準備五十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為了二十年的孩童及青年生活。」

【評論主題】16.為了落實對全方位學習(UDL)的實踐,綜職科王老師在學期初先針對學生「學習風格」與「喜好的學習方式」進行分析,以便提升教材及學習單的適性程度。王老師的努力最貼近 UDL 哪一個層面的設計原則?(

【評論內容】

轉自:江承儒

通用課程設計的特徵(特色) 

「多元表徵」的學習路程 :【教師】選擇「不同方式」來呈現教材

「多元表達」的反應方式 :【學生】選擇「不同方式」來做「相同」一件事

「多元參與」的動機誘因 :【學生】選擇「不同」的「教材」

【評論主題】16.為了落實對全方位學習(UDL)的實踐,綜職科王老師在學期初先針對學生「學習風格」與「喜好的學習方式」進行分析,以便提升教材及學習單的適性程度。王老師的努力最貼近 UDL 哪一個層面的設計原則?(

【評論內容】

轉自:江承儒

通用課程設計的特徵(特色) 

「多元表徵」的學習路程 :【教師】選擇「不同方式」來呈現教材

「多元表達」的反應方式 :【學生】選擇「不同方式」來做「相同」一件事

「多元參與」的動機誘因 :【學生】選擇「不同」的「教材」

【評論主題】14.下列是四個對於腦性麻痺的敘述,哪一個是錯誤的?(A) 腦部運動中樞機能異常是主要致障原因(B) 運動障礙是其主障礙(C) 最常伴隨智障及行為異常(D) 復健訓練可改善其行動力與生活自理

【評論內容】類型痙攣型(50%-60%)無動型(手足徐動型20%-25%)舞蹈型(5-10%)軟弱型(肌無力型)損傷部位大腦皮質腦幹基底核小腦不清楚特性肌肉張力比正常高不一定,隨時在變不一定,隨時在變但變化不大過低外觀及姿勢体型較弱小。肢体僵硬,背弓。上肢常呈變曲,下肢呈內收,半彎曲及內旋之剪力式型態。体型較瘦。全身有不隨意的動作。臉部表情怪異。嚴重者左右不對稱。沒有明顯的不正常姿勢。沒有特別的不正常姿勢。運動功能運動發展遲緩。肢体動作緩慢不靈活。平衡反應遲鈍。頭、頸部控制很差。.動作快而猛。不隨意動作很多,自已不能控制動作。平衡反應很差。手、眼協調動作很差。專心做某一動作時,手部及頭會顫抖。走路時如酒醉步態。頭、頸部軟弱無力。動作緩慢無力。平衡反應差。智能75%有智能不足,個性膽小,內向被動。適應能力較差。智力較好。活潑、外向、情緒不穩、常帶有攻擊性、注意力不集中。70%有智能不足,膽小、被動。膽小、被動部份患者有智能不足。其他70%有斜視、50%有癲癇。常會流口水。口齒不清、聽力障礙25%。常有眼球振顫。-

 

【評論主題】10.下列哪一種身心障礙學生,最有可能在醫生診斷證明中出現「抽動綜合症(tics)」的敘述?(A) 苯酮尿症(B) 妥瑞氏症(C) 頑性癲癇(D) 亞斯伯格症

【評論內容】

Tics是妥瑞氏症的主要特徵,

所謂tics指的是一種間歇性出現的小動作或發聲,

通常出現的很突然而短暫,沒有一定的節律性。

tics雖然是不自主的,但仍能被短暫地自主抑制。

不過tics並非是妥瑞的專屬特徵,也有其他疾患有tics,

最常見的就是短暫性抽動疾患(provisional tic disorder),

過去稱為兒童時期短暫地間歇性抽動(transient tic of childhood),

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年。

【評論主題】6. 1970 年美國白宮智能障礙者委員會(the President’s Committee on MentalRetardation) 曾發表一篇名為「6 小時智能障礙」(6-hour menta

【評論內容】

節選自特殊教育導論一書

六小時指的是在學校的時間

【評論主題】3. 光明高中新生中有一位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且 ICF 系統編碼為 b117 的特教生,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該生的身心障礙類別?(A) 智能障礙(B) 學習障礙(C) 自閉症(D) 情緒行為障礙

【評論內容】

ICF

b122

整體心理社會功能在生涯發展中,

需要了解及建構性地整合心智功能,

以形成有意義及有目的之社會互動所需人際技能的一般心智功能。

包括:例如在自閉狀態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ICF

b122

整體心理社會功能在生涯發展中,

需要了解及建構性地整合心智功能,

以形成有意義及有目的之社會互動所需人際技能的一般心智功能。

包括:例如在自閉狀態

【評論主題】1. 根據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的規定,一位特教學生助理人員在督導下,可提供個別或少數學生所需的支持性服務。這些服務並不包括下列何者?(A) 學習評量(B)

【評論內容】

一、工作職責:

(一) 教師助理員:

在教師督導下,配合教師教學需求,

協助班級學生在校之學習、評量與上下學及校園生活等事項。

(二) 特教學生助理人員:

在教師督導下,

提供個別或少數學生在校之生活自理、上下學及其他校園生活等支持性服務。

【評論主題】11.( )下列命題及其來源學說之配對,何者錯誤?(A)上帝已死—存在主義;(B)人已死—結構主義;(C)作者已死—後結構主義;(D)專家已死—批判理論。

【評論內容】

(C)

「作者已死」是羅蘭巴特(後結構主義創始人之一)的著名口號,

作者對於作品的形成沒有太大的作用,

是讀者的閱讀對於創造性文本的產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評論主題】8. 美國學者J.Coleman針對中西部高中學生次文化的研究,發現在高中生的同儕價值取向中,男生重視運動明星,女生重視人緣和活動領導,此種現象被稱之為?(A)社會再製(B)反抗文化(C)反智主義(D

【評論內容】

反智主義背後有一個假設︰

學歷越高,所受的教育便越是理論化和脫離現實。

反智的人不是反對所有知識,實用的知識他們是不會反對的,

他們反對的只是理論化和過份複雜的知識,

認為這些知識不但「沒用」,而且會令人自高自大。

這個假設並非全錯,因為大學教育少不免要教授理論,

而讀到碩士或博士程度的,更一定要研讀複雜的理論。

問題是,理論化不等於脫離現實,

還有,就算研讀的理論真的脫離現實,

那也不表示研讀者一定與現實脫節。

轉自: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50531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D)

戴維 麥克利蘭:需求理論

記憶方式.....

麥特戴蒙的需求:雖然親和力十足,但仍沒有權利獲得成就(畢竟還沒得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B)

口訣:易牙居生下關雲長

ERG 生存 關係 成長

【評論主題】11.提出Z理論(A)馬士婁Maslow(B)麥理格McGregor(C)麥哥里Megley(D)費德勒Fiedler----p.39

【評論內容】

18.教育行政組織管理論學者麥里格(D.McGregor)把科學管理時期的人性視為「性惡論」的主張,歸屬於下列何種理論? 

(A)XYZ理論(B)X理論(C)Y理論(D)Z理論

Ans. B

【評論主題】11.提出Z理論(A)馬士婁Maslow(B)麥理格McGregor(C)麥哥里Megley(D)費德勒Fiedler----p.39

【評論內容】

麥溝理你(台語:別再理你)

麥哥里Z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1.科學管理之父:泰勒 Frederick Taylor

2.現代管理理論之父、行政歷程之父:費堯

3.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 杜拉克

4.美國公共行政之父:古德諾

5.品質管理之父:戴明

6.中國行政學之父:張金鑑

轉自: /forum_topic.php?id=18898&offset=#ixzz4e2HitWzD

【評論主題】100.行為科學時期代表理論(複選題)(A)激勵保健學派(B)需求層次理論(C)XY理論學派(D)霍桑實驗學派----P.35

【評論內容】

全部都是!請修正答案

這份答案錯很多欸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1.互惠組織:如政黨、工會、商會、宗教團體等2.商業組織:如企業公司、銀行、製造公司等

3.公益組織:如警察機關、行政機關及軍事機關等4.服務組織:如學校、醫院、社會福利機關等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控制型:校長→高強調成果、高疏遠、 低關懷、中以身作則

                教師→高阻礙、低隔閡、低同事情誼、高工作精神

封閉型:校長→高強調成果、高疏遠、 低關懷、中以身作則

                教師→高阻礙、高隔閡、中同事情誼、低工作精神

開放型:校長→低強調成果、低疏遠、高關懷、高以身作則

                教師→低阻礙、低隔閡、高同事情誼、高工作精神

自主型:校長→低強調成果、高疏遠、低關懷、中以身作則

                教師→低阻礙、低隔閡、高同事情誼、高工作精神

親密型:校長→低強調成果、低疏遠、高關懷、中以身作則

                教師→低阻礙、高隔閡、高同事情誼、中工作精...

【評論主題】14.計畫的首要步驟(A)設定前提或判斷的標準(B)選擇最佳方案(C)蒐集有關的資料(D)認識問題界定目標----P.71

【評論內容】

(一)認識問題界定目標

(二)設定前提或判斷的標準

(三)蒐集有關的資料

(四)研擬各種可行的方案

(五)選擇最佳方案

(六)實施及評鑑改進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當被觀察者察覺自己正在被觀察,

會傾向於改變自己的言行,

亦即「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套用在管理上,

主管只要密切注意員工的工作情況,

就能讓對方自覺特別受到重視,

因而會盡可能符合上司的期望。

【評論主題】15. 下列哪一項屬於三合充實模式(The Enrichment Triad Model)的第二類型活動內容?(A) 拜訪社會資源人士或專家學者 (B) 實施創造力思考教學活動 (C) 設計及執行研究

【評論內容】

Renzulli 三合充實模式

Renzulli(1977 )三合充實模式主張資優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資賦優異的行為,

運用適當的探究方法,真正研討實際問題。

此充實模式主要在配合不同的學習經驗的資優生,為其不同需要而設計。

 

一、第一類型活動( Type I )︰一般試探性活動

(強調試探興趣及加廣性質充實課程)

其目的為︰ 1. 擴充學生知識領域與生活經驗 2. 試探並培養學生從事高層次研究的興趣 3. 做為教師安排認知與研究方法訓練的基礎二、第二類型活動( Type II )︰團體訓練活動

(強調認知、情意與研究方法訓練)

目的為︰ 1. 發展創造思考、解決問題、感覺、欣賞與評價等能力 2. 發展如何去學( learning how-to-learn )的技能,如筆記、晤談、分類與分...

【評論主題】44. 教育部在「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手冊」中,提出「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的分組合作學習策略,適用於以下何種情境?(A)強調學習者經驗、觀點或想法的交流(B)強調學習者探究特定主題(C)協助學

【評論內容】

記下來!

精熟:學徒 相互 站著(stad/stand) 拼兩塊拼圖

(認知學徒制、相互教學法、stad、拼圖法二代)

探究:佐藤 有 共同 的 問題 團體

(學習共同體、共同學習法、問題本位學習、團體探究法)

粉想討論:第一次 玩 配對 拼圖 需要 66人 腦力激盪

(配對學習、拼圖法一代、六六討論法、腦力激盪)

【評論主題】25. 費德勒(F.Fiedler)的權變領導理論中所提及影響領導風格的情境因素,下列何者為非?(A)職位權力 (B)任務結構 (C)上下關係 (D)成員特質

【評論內容】

小小記憶方式:費德勒在球王這個職位上的任務就是--上下場都要贏!

【評論主題】37.學習障礙學生之敘述,下列哪一項與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及事實最不符合?(A)大多數學生具有明顯的個體內在差異 (B)大多數學生具有知動困難 (C)佔目前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的大多數(D)在學前階段,大

【評論內容】學習障礙的特徵

文/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籌備會

學齡前

  學習障礙兒童在上學前可能會出現下列生理上和行為上的特徵:

生理上的特徵

  例如:動作協調差、精細動作不良、語言發展較慢、視或聽覺區辨力差等﹍﹍。

行為上的特徵

  例如:易挫折、不易專心、衝動、學習意願不高、不易與同年齡的孩子交往等﹍。

**以上問題可能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也有可能隨著年齡的成長而好轉,但是到了學齡階段障礙會轉換成其他學習上的異常現象表現出來。

學齡階段  學習障礙兒童在上小學之後,學習異常現象便漸漸明顯的呈現出來,他們的困難可能有學業和行為兩方面

【評論主題】6.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可以同時報考大學組和四技組(B)腦性麻痺學生不能延長時間(C)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應報考情障組(D)多重障礙的學生可以由其證明所載明之障礙類

【評論內容】

(C)截自106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簡章

注意事項:非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腦性麻痺、自閉症、學習障礙者,請報考『其他障礙生組』

(含智能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身體病弱、情緒行為障礙、多重障礙、其他障礙)。 

【評論主題】52. 下列不是學齡前兒童語言與讀寫能力發展的特性?(A)兩歲左右進入單字期(B)發展音素覺識能力有助於學習閱讀(C)入學前尚不熟悉母語的文法規則(D)書寫能力不會經過塗鴉階段。

【評論內容】

我寫的時候是有選A拉....

那硬要說的話,兩歲左右也可以包含一歲半?

( B ) 29. 下列哪一個階段,是語言的關鍵期,是語言發展的「可教的時刻」? 

(A) 前語言期,出生至一歲 (B) 單字句期,1歲至1歲半 (C) 稱呼時期,1歲半至2歲 (D) 造句時期,2歲至2歲半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評論主題】21. 再概念課程學派提出「課程已死」,係指哪個年代?(A)1918(B)1945(C)1969(D)2010。

【評論內容】

ex.以前的課本都有「男主外,女主內」的不良「潛在課程」。

再概念化就是重新思考、解釋這個現象,

而不是單純設定目標後並且執行(泰勒模式)。

參考:http://www.myclass-lin.org/wordpress/archives/633

【評論主題】52. 下列不是學齡前兒童語言與讀寫能力發展的特性?(A)兩歲左右進入單字期(B)發展音素覺識能力有助於學習閱讀(C)入學前尚不熟悉母語的文法規則(D)書寫能力不會經過塗鴉階段。

【評論內容】

發展

時期

發展年齡

發展重點

準備期

先聲期

0 to 1

發音練習

要到約一歲才真正理解詞意

第一期

單字句

1 to 1.5

重疊的單字代表整句

模仿物體的聲音以以其為名稱

第二期

稱呼期

1.5 to 2

喜問物品名稱;多為名詞次為動詞

雙字及多字句;電報句

第三期

造句期

2 to 2.5

逐漸學會用代名詞

模仿成人的語氣語法

簡單句表達;鸚鵡式學語

第四期

好問期

2.5 to 3

複合句 常遺漏連接詞

詞彙增加訊速 句子更符合文法

【評論主題】8. 情緒失讀症(Alexithymia)重要特徵有:(甲)無法辨認情緒感受(乙)無法從身體感官區分情緒狀態(丙)缺乏溝通情緒感受(丁)無法適當地處理情緒。假若要介入處理,其順序為何?(A)甲乙丙丁(

【評論內容】

個人淺見:

如果以教社會技巧的角度去想

(甲)無法辨認情緒感受

(乙)無法從身體感官區分情緒狀態

(丙) 缺乏溝通情緒感受(說出情緒)

(丁)無法適當地處理情緒

辨識區辨表達處理

這樣的順序是否就說得通了?

【評論主題】99. 融合教育(inclusion) 主要是從何種特殊教育概念演進而來?(A)零拒絕(Zero reject)(B)最少限制環境(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評論內容】

正常化原則→去機構化→回歸主流→普通教育改革(統合)→融合教育

【評論主題】35. 小文和同學玩遊戲時經常喜歡更改遊戲規則。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道德認知發展論,小文的認知發展最有可能處於哪個階段?(A)感覺動作期(B)前運思期(C)具體運思期(D)形式

【評論內容】

郭泰佑 高一上 (2016/06/22 19:11) 25 

皮亞傑--遊戲四階段

他們通過遊戲取得進步:功能性遊戲、符號性遊戲、帶有規則的遊戲以及建設性遊戲。

(1)功能性遊戲(Functional Play):感覺動作期__練習的遊戲

功能性遊戲是僅僅在感覺運動時期發生的一種遊戲,它所建立的基礎是對肌肉活動以及想要活動的需要的反應。功能性遊戲具有重複性、操作性以及自我模仿性的特點。皮亞傑這樣描述功能性遊戲(他也將其稱之為「實踐遊戲」或「練習遊戲」):兒童遲早(甚至經常在學習期間)會因為「抓握」的快樂而去「抓握」,因為「擺弄」的快樂而去「擺弄」(一個懸掛的物品),等等。總的說來,他不是通過進一步學習與調查的努力來重複他的行為,而僅僅是...

【評論主題】8. 小辛是國二學生,個子不大,但身體強壯;國一時,在學校經常被同班同學嘲笑與欺侮。到了國二,小辛每次心情不好就會找弱小的國一學生大頭出氣。小辛對大頭的行為屬於下列何種霸凌? (A)肢體霸凌

【評論內容】(一)、 肢體霸凌:推、踢、毆打、搶奪財物。(二)、 言語霸凌:譏笑、謾罵、言語刺傷、取綽號、威脅恐嚇。(三)、 關係霸凌: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或中傷。(四)、 性霸凌: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做為取笑或評論,或是性侵害。(五)、 反擊型霸凌:受虐後的反擊行為,對欺負他的人反擊,或欺負更弱的人。

【評論主題】97. 有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教師每學期至少公開授課一次 (B)建立資源整合平台(C)新增重大新興議題 (D)核心素養改為基本能力

【評論內容】

再複習一次!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

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

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

自主行動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溝通互動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社會參與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評論主題】65.近代人權理念自二次大戰之後已推展至「第四代人權」,請問下列何種並不屬於此種新興人權?(A)環境權 (B)社會福利權 (C)隱私權 (D)資訊權

【評論內容】

第四代人權:社會權、環境權、抵抗權、隱私權、資訊權

口訣:驚!攝影底子

    驚!環境權

    攝    社會權

    影    隱私權

    底    抵抗權

    子    資訊權

【評論主題】52.哪一種教育哲學觀點強調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於知識的獲得,而在於使人獲得真正的解放?(A)批判理論 (B)解構主義 (C)批判教育學 (D)批判理性主義

【評論內容】

轉自:楊舜傑

1. 批判主義三傑:

    黑格爾(辯證論)

    菲希特(國家主義)

    謝林(康德創批判主義)

2. 早期的批判理論=法蘭克福學派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諾、阿培爾、哈伯瑪斯

3. 晚期的批判理論=後現代主義

    代表人物:李歐塔、傅柯、德希達、阿多諾、維根斯坦、連琛

4. 批判教育學=邊界教育學,受批判理論與後現代主義影響

    著名的代表人物:Giroux、Apple、布蘭克茲、克拉夫基、莫連豪爾、連培特、費雪爾

【評論主題】58.為了避免教育淪為意識灌輸工具,故強調教師應檢視課程文本潛藏的價值扭曲或宰制,也要檢視語言隱喻的思維框架,進而調整教學內容。請問教師教學若具備此種教育專業便能充分展現何種能力?(A)解構性 (B)

【評論內容】

紀登士(Anthony Giddens)

將結構 Structure 與行動 action 兩個字合併在一起,

創造了新詞  Structuration:結構兼行動理論,強調結構裡含有行動,行動中也產生結構

強調行動主體具有能動性,能動性指具有改變事物以及採用各式不同行動的力量。

【評論主題】21. 依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下列何者無法取得聽覺障礙的特殊教育資格?(A)聽覺處理障礙 (B)感覺神經型聽力損失(C)傳導性聽力損失 (D)以上皆可以取得特教資格

【評論內容】

回應2F

「聽不到」、「有聽沒 有到」或是「聽不懂」?

聽知覺障礙或聽覺處理障礙是國外聽語治療學界近十年來新興的名詞,家長和教師們逐漸認識到不少孩童在學習上遭遇的困難可能是來自這種障礙。「聽知覺障礙」不同於大家熟悉的「聽力障礙」。

大多數的聽力障礙可以藉由醫療手段或是配戴助聽器來幫助他們,但是聽知覺障礙的問題並非聽不到、聽不懂,而是聽得不夠快、不夠好。 

聽知覺=聽覺處理

有狀況的話就是屬於學障嘍

參考:http://asdnetwork.org/學習障礙-learning-disorder/有聽沒有到-兒童聽知覺障礙大解惑-劉樹玉聽力師/

【評論主題】52.哪一種教育哲學觀點強調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於知識的獲得,而在於使人獲得真正的解放?(A)批判理論 (B)解構主義 (C)批判教育學 (D)批判理性主義

【評論內容】

批評主義 Criticism / 批評哲學 Critical Philosophy

認為知識始於經驗,但並非所有知識都來自經驗。

經驗只是提供知識的材料,還必須依賴人先天理性的作用,才能形成知識。

代表人物:康德(18世紀)

代表著作:純粹理性的批判、實踐理性的批判、判斷力批判

批判理論 Critical Theory:採用批判觀點來看社會現象,俗稱「法蘭克福學派」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諾、哈伯瑪斯、阿圖塞

批判教育學 Critical Pedagogy:綜合批判理論、文化批評理論、後現代主義理論

代表人物:季胡、艾波、弗瑞勒、布迪爾、麥克拉倫

源自於康德的理論,典型代表應該是巴西教育學家弗瑞勒跟反學校化的伊里希

弗瑞勒<受壓迫者教育學>

主張受壓迫者必須經過「對話」歷程尋求自我解放、覺醒與實踐

【評論主題】29.目前各校為提升競爭力與招生成效,開始重視學校品牌形象的塑造;過程中更致力於「讓社會大眾看到時學校校名時,即能引發出其對該校正向的感覺、經驗、定位或評價」,此情況稱之為何?(A)品牌感受(B)品牌

【評論內容】

品牌聯想即是消費者看到一特定品牌時,

從他的記憶中所能被引發出對該品牌的任何想法,包括感覺、經驗、評價、品牌定位等;

而這些想法可能是來自於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層面,

例如:消費者本身的使用經驗、朋友的口耳相傳、廣告信息以及市面上的各種營銷方式等。

上述各個不同的來源,均可能在消費者的心中豎立起根深蒂固的品牌形象,進而影響消費者對該品牌產品的購買決策。

【評論主題】26.小玲最近變的不太喜歡跟同學講話,慢慢的等到他想跟同學說說些什麼,所以越來越 沉默,到最後不再也不想跟任何人交談了能是自閉症,是否正確?(A)是,小玲有了跟自閉兒相同的情況(B)不是,要再多一點和

【評論內容】

因為這是直接複製102年的考古題

那時還沒有dsm5

可能出題老師沒注意到吧

小玲最近變的不太喜歡跟同學講話,慢慢的等到他想跟同學說話的時候發現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所以越來越沉默,到最後不再也不想跟任何人交談了,小玲認為自己可能是自閉症,是否正確? (A)是,小玲有了跟自閉兒相同的情況 (B)不是,要再多一點和自閉兒相同的情況才可稱之 (C)是,需要趕快接收治療 (D)不是,自閉症的診斷是有時間限制,必須在三歲前經由評估確定才可稱之。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評論主題】32. 下列何者是在分組合作學習中,用以協助學生精熟課程內容的教學策略?(A)配對學習(pair-learning) (B)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C)六六討論(Phillip 66) (D)

【評論內容】

記下來!

精熟:學徒 相互 站著(stad/stand) 拼兩塊拼圖

(認知學徒制、相互教學法、stad、拼圖法二代)

探究:佐藤 有 共同 的 問題 團體

(學習共同體、共同學習法、問題本位學習、團體探究法)

粉想討論:第一次 玩 配對 拼圖 需要 66人 腦力激盪

(配對學習、拼圖法一代、六六討論法、腦力激盪)

【評論主題】19. 下列何者適合做為教師進行問題導向教學時的教材?(A)問題解決步驟清單  (B)問題意涵及定義  (C)實務案例或事件   (D)重要學者提出的理論

【評論內容】

一、何謂PBL?

答:1.問題本位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 PBL。

2.是目前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透過簡單的生活實例,藉由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二、為什麼要實施PBL教學模式?

答:1.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中,問題解決的方式面臨改變,學習者已方便透過自主學習來解決問題。

2.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需要透過引導與練習才能活用。

 

三、PBL教學模式可讓孩子學到什麼?

答:1.了解自己的學習需要。(省思的能力)

2.找尋知識的技巧與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求知的能力、決解問題的能力)

3.合作學習的方式。(溝通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四、PBL的教學模式大致上如何進行?

答:1.結構模糊的問題作為課程中心和學習情境。

2.學習者是擁...

【評論主題】21.依據特殊教育相關法規,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資賦優異學生因適應不良向鑑輔會提出重新評估之申請,應檢附個別輔導計畫。(B) 藝術才能資賦優異之鑑定,得不使用標準化評量工具。(C)各級主管機關特殊

【評論內容】

依據我國特殊教育法規,下列資賦優異類別,

何者鑑定時任何學生皆必須採用標準化測驗工具,才符合法定鑑定標準?

甲、一般智能資賦優異;

乙、學術性向資賦優異;

丙、藝術才能資賦優異;

丁、領導才能資賦優異。 (A)甲、乙、丁 (B)甲、乙 (C)甲、丁 (D)乙、丁。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評論主題】48.請將「提示策略(prompting)」中的人為提示,依提示量的少至多,排列出正確答案:①手勢提示(gestural prompt)②刺激之內的提示(within stimulus prompts

【評論內容】

教學提示:手 口      眼 示範 身體

(記憶方式:教學有問題時,先舉手再發問)

行為提示:口 手 內 眼 示範 身體

(記憶方式:行為不佳的話,會先罵你再打你手心)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杜威思維術:聯想、理智化、假設、推理、假設之驗證      巧連  智   呷   一堆   燕窩

【評論主題】46.周老師指導班上資優學生以「聖婴現象」為主題進行獨立研究,下列哪一 種學習活動的認知層次較高?(A) 了解聖婴現象的形成原因(B)說明聖 婴現象的影響層面(C)推估聖婴現象下的年平均溫度(D)晝出

【評論內容】

認知歷程六向度(一姐用心建造)

(一)記憶

(二)了解

(三)應用

(四)分析

(五)評鑑

(六)創造

以下個人淺見,請各位批評指教!!

(A)了解<<<了解聖嬰現象的形成原因

(B)分析<<<說明聖嬰現象的影響層面

(C)創造<<<推估聖嬰現象下的年平均溫度

(D)了解<<<晝出聖嬰現象下的雨量折線圖

【評論主題】38.教師可以用Renzulli的領導才能評量表評量學生的領導能力,下列何者 屬於評量表中的標準?甲、在同伴和成人面前顯得自信;乙、能清楚表達 自己;丙、擅長體能活動;丁、不主導行動。(A)曱乙丙(B

【評論內容】

毛連溫(民78)在「資優學生課程發展」一書中,

根據Renzulli等人的「資優學生行為特質評定量表」(SRBCSS)

列舉出「質」不同的資優課程應能顯示資優生的四種行為特質,

這四種行為特質包括學習、動機、創造力和領導才能四方面。

而領導才能評定量表中,共有十項的評選特質:

(1)負責任

(2)自信心(甲)

(3)人緣佳

(4)合作

(5)表達能力好(乙)

(6)適應力強

(7)善於交友

(8)具支配傾向 (丁錯)

(9)參與社交活動

(10)體育活動表現優異(丙)

【評論主題】57. 利用社會性故事引導學生了解行為和後果的關係,並學習增加行為反應策略,並學習如何權衡後決定採取的策略(做抉擇),這種策略是基於哪一種理論的?(A)行為學派 (B)人本理論 (C)心理教育理論 (

【評論內容】

考古題!!

利用社會性故事實施社會技巧的訓練,主要是採用下列哪一種課程取向? (A)發展取向(B)行為取向(C)功能取向(D)認知取向

教檢(教師檢定)◆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 (身心障礙組)- 97 年 - 97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身心障礙組)#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