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 )帕森士(Parsons)認為社會體系中的角色行為,乃是透過價值導向的模式抉擇,若行動者對於他人的態度是著眼於其實際表現,是屬於:
(A)專門性對廣佈性 
(B)成就對歸因 
(C)自我導向對集體導向 
(D)感情性對感情中性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9227
統計:A(487),B(2513),C(966),D(27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Parsons價值導向之模式抉擇、敎育社會學、班級社會體系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Parsons在分析社會體系中的角色行為時,特別重視價值導向的作用。他認為個人的行為通常是透過五種配對形成的價值導向的抉擇而表現,即為「價值導向之模式抉擇」。申言之,一個人在表現行為之前,需就二種極端不同的行為作一價值的選擇1.感情性VS.感情中性:此係指行動者與他人接觸時,需考慮究竟應付出多少感情成分、多少理智成分,要在付出無限的同情、關懷與面對現實、避免感情因素之間,適當的抉擇。在複雜的工業化社會的今天,教育趨於企業化、機械化,師生感情已經被沖淡。換言之,後現代高等教育下的師生關係應該趨向感情中性,甚至有疏離化的傾向。2.廣佈性VS.專門性:此係指行動者與他人接觸,是廣泛涉及生活領域,或僅限於專門性質的層...

【用戶】Chih-Yu Hsieh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CD還是難以分辨~~~~~~~~~~~~~~~~~

【用戶】Phoebe Liu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A)我要社會化 還是專門化(B)我要看成就還是 還是個人特質(C)我要先考慮自己功利取向 還是服務取向(D)我要感性還是理性

【用戶】pvenice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實際表現是關鍵字,因為實際表現代表~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