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3.1920年與1930年間,進步教育哲學及活動課程的運動興起,強調兒童的需要與興趣,此種課程觀點稱為
(A)行為哲理觀
(B)知識理論觀
(C)人性美學觀
(D)觀念重建觀。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67924
統計:A(291),B(176),C(1806),D(904),E(3)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康德-批判主義的知識論、培根四偶像各種詳細理論、課程的意義

用户評論

【用戶】YunRu Wa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非工學觀人性美學觀:進步教育哲學及活動課程的運動興起,強調兒童需要與興趣。針對初級學校的課程,其策略包括經驗為基礎的課程、團體遊戲、團體設計教學法、戲劇參觀、社會課題、興趣中心及重視兒童與青少年的需求。觀念重建觀:這些觀念來自一群教育評論者,他們視學校 為社會延伸;在課程方面,他們強調重新思考及觀念重建,以便控制及保存既定秩序的功能。工學觀行為哲理觀:最老且最主要的課程觀點,其特點是具有明確的目標,及配合目標而來的內容與活動,並在學習之後針對目標加以評量。知識理論觀:為一種傳統、百科式的及知識取向的課程觀點,主要任務在分析與綜合課程的角色、趨勢與概念,故此觀點的本質是來自學者與理論而非實務。系統管理觀:視學校為一個由學生、教師、課程專家及其他相關人員,根據特定常模及行為來互動的社會系統;將組織的方式反應在課程上,包括方案、時間表、空間、教材、設備、人事及資源等。

【用戶】張義平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YunRu Wang謝謝你的分享,讓我能更加了解

【用戶】宛瑩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請問工學觀是誰提出的呢?